[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吸附VOCs气体的分子筛浓缩转轮的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29738.8 | 申请日: | 201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2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贾东新;晏白丽;李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净顶新材料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7/04 | 分类号: | G01N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陆涛 |
地址: | 214192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轮 吸附 加热 分子筛浓缩 管道加热器 测试 脱附 送入 蒸汽发生器主体 催化燃烧装置 无二次污染 测试过程 混合风箱 空气混合 热交换器 液体溶剂 可信度 一分为二 处理区 解吸区 冷却区 换热 溶剂 能耗 尾气 分解 排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吸附VOCs气体的分子筛浓缩转轮的测试方法,溶剂罐内的液体溶剂进入VOCs蒸汽发生器主体设备中转化为VOCs气体;VOCs气体进入混合风箱中与空气混合形成VOCs废气;VOCs废气进入管道加热器中经转轮一分为二;部分VOCs废气经转轮的处理区被吸附;部分VOCs废气经转轮的冷却区换热后进入管道加热器中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气体进入转轮的解吸区使VOCs废气脱附,脱附的VOCs废气送入热交换器Ⅱ中加热后送入催化燃烧装置中分解,尾气进入尾排管路进行排放,完成测试。本发明具有测试过程稳定、测试结果可信度高、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VOCs转轮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吸附VOCs气体的分子筛浓缩转轮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各种工业废气排放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VOCs气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工业废气,来源于各种印刷车间、造纸工业、电子制品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等的加工过程。因此,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采用较多的传统处理工业废气的方法是吸附法,常用的吸附剂是炭材料吸附剂,存在容易焖燃、频繁更换、再生较难等缺点,而分子筛浓缩转轮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对VOCs气体也具有吸附性能,但是,现在缺少一种成熟的技术对分子筛浓缩转轮的VOCs气体吸附性能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过程稳定、测试结果可信度高、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的用于吸附VOCs气体的分子筛浓缩转轮的测试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吸附VOCs气体的分子筛浓缩转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溶剂罐内的液体溶剂经柱塞高压输液泵的作用进入VOCs蒸汽发生器主体设备中,溶剂在VOCs蒸汽发生器主体设备内部转化为VOCs气体;
(2)VOCs气体进入混合风箱中与进入混合风箱的空气混合,形成待处理的VOCs废气;
(3)VOCs废气进入管道加热器中,调节恒温环境,VOCs废气经由测试板支撑的转轮一分为二;部分VOCs废气经转轮的处理区被吸附,洁净气体直接经静压箱由处理风机送入尾排管路进行排放;部分VOCs废气经转轮的冷却区后进入热交换器Ⅰ换热后进入管道加热器中进行加热;
(4)加热至解吸温度后的气体进入转轮的解吸区,使得转轮上被吸附的VOCs废气脱附,脱附的VOCs废气由高温耐腐蚀风机送入热交换器Ⅱ中;
(5)经热交换器Ⅱ加热后的VOCs废气送入催化燃烧装置中分解,分解产生的热量随燃烧尾气进入热交换器Ⅱ中,通过热交换器Ⅰ再次热交换;
(6)尾气经风机作用进入尾排管路进行排放,完成测试。
其中,所述的转轮分为处理区、冷却区与解吸区;气体经过处理区被吸附;气体在解吸区被脱附,脱附后的气体在冷却区被冷却,继而再次进入处理区进行下一循环吸附过程。
其中,所述的步骤(1)通过VOCs蒸汽发生器主体设备产生VOCs气体,然后与混合风箱左右两侧的进气管路进入的空气混合,形成测试的VOCs废气来源。
其中,所述的步骤(1)通过柱塞高压输液泵控制VOCs气体的浓度。
其中,所述的转轮为疏水性的、高硅铝比的分子筛转轮。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优点:本发明可实现其对VOCs气体的吸附性能检测。可以满足不同规格的转轮在不同VOCs浓度或不同风量下的测试需求。该测试方法中所用的VOCs气体最终被转轮浓缩再经催化成无害成分后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本测试方法中转轮能连续运转,测试过程稳定,可对VOCs转轮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净顶新材料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未经净顶新材料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97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