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用井下新能源机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29992.8 | 申请日: | 201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9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言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1/00 | 分类号: | B61D11/00;B61C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6 | 代理人: | 李韵 |
地址: | 21515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爆电源 动力模组 数据模组 通讯系统 采集器 核心控制单元 能量管理器 新能源机车 控制系统 内部安装 双向连接 一端连接 车体 井下 安全数据解析 方式传输数据 能量管理系统 单体蓄电池 嵌入式软件 安全性能 表面安装 节能环保 磷酸铁锂 通讯天线 总线通信 串并联 编程 电源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矿用井下新能源机车,包括车体,车体的内部安装有防爆电源,防爆电源采用八个磷酸铁锂单体蓄电池电源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组合而成,防爆电源的一端连接控制系统,防爆电源的另一端连接通讯系统,通讯系统的表面安装有通讯天线,控制系统包含有核心控制单元、数据模组采集器、动力模组能量管理器,核心控制单元双向连接数据模组采集器,动力模组能量管理器的内部安装有安全数据解析单元,数据模组采集器双向连接动力模组能量管理系统,通讯系统通过嵌入式软件编程以总线通信的方式传输数据以实现其运行,设计新颖,提升使用的安全性能,而且节能环保性能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矿用井下新能源机车。
背景技术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以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在我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现有的矿用机车一般采用架线式电机车,这种架线式电机车存在的缺陷是,须有流和架线设施,不够灵活,速度慢,架线对巷道尺寸和行人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集电弓与架线之间容易产生火花,井下的瓦斯很重,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机车运行无可视操作情况。而且现有的矿用机车防爆等级只能达到特许型(ExsI),这种机车体积大,续航能力弱、安全性能差,对污染环境大。存在着不足,不能满足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特别需要一种矿用井下新能源机车,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实际中的使用,本发明提出一种矿用井下新能源机车,设计新颖,提升使用的安全性能,而且节能环保性能优,已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矿用井下新能源机车,包括车体,车体的内部安装有防爆电源,防爆电源采用八个磷酸铁锂单体蓄电池电源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组合而成,防爆电源的一端连接控制系统,防爆电源的另一端连接通讯系统,通讯系统的表面安装有通讯天线,控制系统包含有核心控制单元、数据模组采集器、动力模组能量管理器,核心控制单元双向连接数据模组采集器,动力模组能量管理器的内部安装有安全数据解析单元,数据模组采集器双向连接动力模组能量管理系统,通讯系统通过嵌入式软件编程以总线通信的方式传输数据以实现其运行。
在本发明所述的车体的表面安装有智能方向盘,智能方向盘的一端设置有显示器,智能方向盘的另一端设置有基准定位器。
进一步,所述的核心控制单元还分别连接设置在车体上的速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
进一步,所述的防爆电源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加热板,太阳能加热板为多个集热器单元组合成的集热器阵列。
进一步,防爆电源由保护装置和隔爆外壳构成,保护装置通过防爆接口与隔爆外壳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通讯系统内部设置有定位分站,定位分站通过光纤连接光纤数据传输接口,光纤数据传输接口通过光纤连接核心控制单元中的数据处理服务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设计新颖,新能源机车更加灵活,增加矿下作业的安全性,并且可以更好的对电源使用情况及机车运行进行控制,提高可视操作性,实现了远程监控系统和集控终端对机体的监控,自动化程度优,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案,很有市场推广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言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言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99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联合运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基于乘客分布的高速列车智能空调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