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良型抗菌反渗透膜支撑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35271.8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51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航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3/224 | 分类号: | D06M13/224;D06M15/227;D06M11/50;D06B3/18;D06B23/04;D06B23/20;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5 | 代理人: | 蔡鼎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抗菌 反渗透 支撑 制备 方法 | ||
1.改良型抗菌反渗透膜支撑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织造:采用涤纶长纤维在经编机上编织成胚布;
b、定型:通过定型装置对胚布进行高温定型,定型温度为180℃,车速为24m/min;所述步骤b中的定型装置包括底座,定型箱固定在底座上,底座上设置有能对定型箱中的废气进行处理的喷淋机构,喷淋机构包括喷淋箱、第一喷管、第二喷管和水箱,喷淋箱固定在底座上,喷淋箱内设置有上隔板和下隔板,且上隔板和下隔板将喷淋箱内部分隔成上喷淋腔、中喷淋腔和下除尘腔,上喷淋腔一侧开设有出口,下除尘腔另一侧开设有进口,进口和输气管一端相连通,输气管另一端和定型箱相连,上隔板另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上隔板上还设置有能使第一通孔处的气体水平流动的第一导流结构,下隔板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下隔板上还设置有能使第二通孔处的气体水平流动的第二导流结构,第一喷管水平设置在上喷淋腔内,第一喷管通过第一连通管和水箱相连,第一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上喷淋腔内还固定有第一集水槽,且第一集水槽位于第一喷管正下方,第二喷管水平设置在中喷淋腔内,第二喷管通过第二连通管和第一集水槽相连通,第二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中喷淋腔内还固定有第二集水槽,且第二集水槽位于第二喷管正下方,下除尘腔内设置有除尘结构,下除尘腔还固定有第三集水槽,且第三集水槽位于除尘结构正下方,第三集水槽通过第三连通管和第二集水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包括第一气泵和第一导流管,第一导流管水平设置在上喷淋腔内,第一导流管一端和第一气泵一端相连通,第一气泵另一端和第一通孔相连通,第一导流管另一端为第一导流部,第一导流部的截面呈圆台状;第二导流结构包括第二气泵和第二导流管,第二导流管水平设置在中喷淋腔内,第二导流管一端和第二气泵一端相连通,第二气泵另一端和第二通孔相连通,第二导流管另一端为第二导流部,第二导流部的截面呈圆台状;
c、浸轧整理液:制作整理液,将定型后的胚布置于浸轧装置中浸轧整理液;
d、整理:首先将浸轧好的胚布在温度为100℃下预烘6min,接着在温度为114℃下焙烘5min,然后水洗,最后烘干,得到抗菌反渗透膜支撑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抗菌反渗透膜支撑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经编机为Ks经编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抗菌反渗透膜支撑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的整理液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聚乙烯8份、丙烯酸乙酯30份、过氧化锌5份、抗菌剂8份和醋酸乙烯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抗菌反渗透膜支撑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结构包括安装架、主动轴、从动轴、传动条、放电集和收尘集,安装架设置在下除尘腔内,主动轴和从动轴设置在安装架上,主动轴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第六电机相连,传动条套设在主动轴和从动轴外,收尘集固定在传动条上,放电集固定在安装架上,且放电集位于传动条内部,安装架上还设置有能对收尘集进行清理的清理辊,清理辊靠近从动轴,且清理辊位于第三集水槽正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航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航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527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静电竹纤维
- 下一篇:一种抗静电混纺纱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