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燃气锅炉与空气源热泵的供暖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35549.1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3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元;汪为彪;李涛;艾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家乐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5/02 | 分类号: | F24D15/02;F24D15/04;F24D19/10 |
代理公司: | 佛山东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7 | 代理人: | 龙孟华 |
地址: | 4102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燃气锅炉 空气 源热泵 供暖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燃气锅炉与空气源热泵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锅炉、空气源热泵、主控制器及操作显示器,所述操作显示器和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燃气锅炉、空气源热泵连接;在所述操作显示器上设有控制按键,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操作显示器及室外环境温度检测探头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燃气锅炉和所述空气源热泵工作。本发明采用燃气锅炉与空气源热泵共同供暖的系统,利用控制按键实现燃气锅炉与空气源热泵的切换,充分发挥燃气锅炉和空气源热泵在供暖方面的节能减排效果。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基于燃气锅炉与空气源热泵的供暖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加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燃气锅炉与空气源热泵的供暖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采暖用户在单独使用燃气锅炉或者空气源热泵供暖时,燃气锅炉或者空气源热泵都是全气候运行,导致采暖用户的供暖运行成本较高。原有设备没有根据空气源热泵在用户不同的供暖散热末端形式下及不同的环境气温下制热能效会变化,进而导致运行能耗的变化。为达到同样的采暖温度需求,供暖散热末端为散热片模式的供暖出热水温度要求比供暖散热末端为地暖或者风机盘管模式的供暖出热水温度高。在高出水温度及低温环境温度下,空气源热泵的制热能力及制热能效衰减的很大。在高出水温度及极端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制热能力还可能无法满足用户的供暖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热源的、基于燃气锅炉与空气源热泵的供暖系统。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燃气锅炉与空气源热泵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锅炉、空气源热泵、主控制器及操作显示器,所述操作显示器和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燃气锅炉、空气源热泵连接;在所述操作显示器上设有控制按键,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操作显示器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燃气锅炉和所述空气源热泵工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控制按键包括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切换按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在所述主控制器上连接有室外环境温度检测探头,所述主控制器根据室外环境温度探头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燃气锅炉和所述空气源热泵切换工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在所述操作显示器上设有参数输入模块,所述参数输入模块包括:供暖散热末端选择模块和燃气使用价格和电使用价格输入模块。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在所述主控制器上连接有室外环境湿度检测探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操作显示器安装在所述燃气锅炉上;或,所述操作显示器为单独安装的分立器件。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基于燃气锅炉与空气源热泵的供暖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采暖用户采用的供暖散热末端形式、以及采暖用户所在地的燃气使用价格和电使用价格自动计算出相应的临界温度;
2)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将室外环境温度与临界温度进行对比:当室外环境温度小于计算出来的临界温度,燃气锅炉采暖启动运行;当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计算出来的临界温度,空气源热泵采暖启动运行。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临界温度的计算方法为:
1)通过试验测出空气源热泵采用不同供暖散热末端时、在不同室外环境温度下所对应的制热能效比COP;
2)计算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时产生单位供暖热量的用电能源价格C1;
3)计算采用燃气锅炉供暖时产生单位供暖热量的用天然气能源价格C2;
4)令C1=C2,计算出COP值,并根据该COP值及相应的供暖散热末端确定一个室外环境温度,该室外环境温度即为临界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家乐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万家乐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55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