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草腐性食用菌发菌期病害防控基质改良剂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36089.4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0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郭惠东;万鲁长;任鹏飞;任海霞;曲玲;黄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3/64 | 分类号: | A01N43/64;A01N43/16;A01N37/02;A01P1/00;A01P3/00;A01G13/00;A01G18/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李鹏 |
地址: | 250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质改良剂 发酵料 食用菌 纯净水 发菌期 病害 发酵 抗病性 氯溴异氰尿酸 二次发酵 壳聚寡糖 理化性状 每立方米 丙酸钙 基质料 菌丝体 无残留 益生菌 质量比 真菌 翻堆 防效 广谱 混匀 配比 喷施 稀释 床铺 病虫害 接种 无毒 诱导 细菌 病毒 隧道 安全 | ||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领域,具体为草腐性食用菌发菌期病害防控基质改良剂及使用方法,包括氯溴异氰尿酸、壳聚寡糖、丙酸钙,按照质量比5:5:1配比。原料充分混匀,用纯净水稀释成基质改良剂溶液,纯净水质量为原料的800‑1000倍,用于隧道发酵或传统发酵,在二次发酵的最后一次翻堆时,均匀喷施基质改良剂溶液到发酵料内,每立方米发酵料基质改良剂用量为550克;然后把加入基质改良剂的发酵料上床铺料接种。本发明广谱高效、无毒无残留、绿色安全,使用方便且成本低廉,有效改善基质料的理化性状和益生菌环境,诱导菌丝体的抗病性,对多种真菌、细菌和病毒产生免疫和消杀作用,防效达99.9%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领域,具体为草腐性食用菌发菌期病害防控基质改良剂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草腐性食用菌是食用菌的一大类,主要包括双孢菇、草菇、鸡腿菇、大球盖菇、巴西蘑菇等。是一类以种养废弃物畜禽粪便(牛粪、鸡粪、猪粪、羊粪等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秸秆)为主料添加豆粕、玉米面、麸皮、石灰等辅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栽培基质中生长的一类食用菌。
草腐性食用菌的生长包括营养生长和生理生长。营养生长即菌丝体生长,又称发菌期,是草腐性食用菌栽培的基础和关键时期,发菌的好坏直接影响出菇的产量与品质,决定着栽培的成败。因此发菌期病害的有效防控在草腐菌栽培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不完全统计,引起草腐性食用菌发菌期病害的竞争性杂菌、细菌和病毒种类达50多种。各种病原菌在食用菌不同的生长阶段、特别是发菌期与食用菌争夺营养与空间,侵害菌丝体正常健康生长。全国每年有20%以上的栽培基质因此报废,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以上。
国内外文献资料显示,针对食用菌特别是草腐性食用菌发菌期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甚少,主要是借鉴、移植大田作物的绿色防控技术,但食用菌的栽培有其特殊性,食用菌本身就是一种大型真菌,它与其它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菌群容易共生。草腐食用菌的基质发酵料、覆土材料也是病原菌类的温床,适宜病原菌的生长与传播。由于草腐性食用菌以粪草为栽培主料,栽培原料种类多、数量大、基质配方复杂多变且技术性强、基质发酵工艺滞后、发酵环境难以精准控制,致使栽培基质发酵质量差且营养失衡,进而导致发菌期病害严重发生。另外,草腐菌不像其它木腐菌,栽培基质可通过高压灭菌熟料栽培。因此草腐性食用菌发菌期病害防控特别是绿色防控存在一定难度。在目前国内草腐性食用菌栽培实践中,发菌期病害防控主要是在发酵料中添加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敌敌畏等剧毒高残留杀虫杀菌剂,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防病效果,但由于不合理滥用剧毒高残留农药,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使食用菌病害产生耐药性,对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创新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提升创新栽培基质发酵设施,如隧道仓发酵。隧道仓发酵能显著提高基质的发酵质量,发菌期病害控制在3%以内,但隧道仓发酵建造成本高,需要配套大型机械设备,只能局限在少数大型双孢菇企业使用,其他种植户如果购买工厂化隧道仓发酵基质,无形中增加了种植成本,影响了菇农的栽培效益和积极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草腐菌发菌期病害防治措施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在充分调研草腐性食用菌发菌期病害发生情况的基础上,以病害种类、发生规律、侵染机理与传播途径为切入点,筛选出绿色安全、无毒、无残留化合物原料,配制成一种绿色防控草腐性食用菌发菌期病害的基质改良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草腐性食用菌发菌期病害防控基质改良剂,主要包括以下原料组分:氯溴异氰尿酸、壳聚寡糖、丙酸钙,按照质量比5:5:1配比。
各个原料的有效含量分别为:50%氯溴异氰尿酸;100%壳聚寡糖;100%丙酸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60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