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无人机通信中继平台协作自主布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38079.4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8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伍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H04B7/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共腾律师事务所 16031 | 代理人: | 姚星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通信 中继 平台 协作 自主 布设 方法 | ||
1.一种多无人机通信中继平台协作自主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多无人中继平台协作体制和框架设计;
B、通信地理环境及通信电磁环境建模;
C、多无人机协作中继节点位置规划;
D、分布式多无人机中继位置分配;
E、基于“人工势场”的无人机协调控制;
所述步骤B中通信电磁环境建模方法为:所研究对象为高频段视距通信设备,无线宽带设备及微波通信设备,其工作频率从800MHz~2.4GHz,通信环境为山区障碍物环境,信号传播模型以直射波为主,忽略电磁波的反射和绕射作用,同时假设信号对障碍物具有一定穿透能力;采用One-Slop模型:假设路径衰减(dB)和通信介质距离对数之间成线性依赖关系,而介质包含两种情况:其一是自由空间、其二是障碍空间,即:LOS(dF,dO)=l0+γF·log(dF)+γO·log(dO),其中,l0为路径衰减初值,dF和dO分别为从发射机到接收点间的自由空间距离和障碍空间距离,γF和γO为两种空间对于信号的衰减系数;
所述步骤C为:假设无人机团队的初始坐标集合为:中继位置节点坐标集合为:集合R和T中元素对应关系由任务分配向量A=[a1,a2,...,an]决定,其中ai∈{1,2,...,n}代表第i个机器人对应的中继节点编号,无人机关键航迹点生成的目标是得到从ri到的一系列中间节点位置:其中,pi→pi+1间不存在障碍物,单无人机将从起始位置ri开始逐一通过中间节点而到达目标点的生成“单点对单点情况下的中继节点位置规划方法”的前三步处理,即前三步处理为,连通路径节点生成,共直线节点剔除以及初始主干节点生成,不进行最后一步的原因在于:航迹关键节点只需初步勾画出无人机的飞行路线,保证无人机在关键节点间飞行时不会陷入“凹环境”的局部死锁状态;
所述步骤E中的“人工势场法”是指构造无人机运动空间中各点的虚拟受力,使无人机在这些虚拟力作用下能够安全、快捷的到达目标位置,在无人机运动空间虚拟立场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四方面问题:第一,目标对无人机的作用力;第二,障碍物对无人机的作用力;第三,无人机间相互作用力;第四,联合作用力;其影响因素包括目标作用力生成、障碍物作用力生成、无人机间相互作用力生成和联合作用力生成,其中,联合作用力生成为无人机间相互作用力的目的是避免互相碰撞;目标作用力为:假设无人机群k时刻状态集合为:每架无人机的目标节点坐标集合为:则k时刻无人机ri,k受到目标吸引力单位向量为:其中,为目标对无人机ri的作用常量系数,该力能够保证无人机在到达目标点前始终受到目标点的吸引力;障碍物作用力为:假设无人机ri的环境探测距离为避障开始距离为其中无人机k时刻观测到的环境点集为:且当无人机和障碍较远时,避障作用力系数较小,随着无人机和障碍的接近,避障作用力系数逐步增大;无人机间相互作用力为:假设以无人机ri为圆心,半径为圆形范围之包含的其他无人机集合为则无人机ri受到的相互作用力为:其中为无人机相互作用力系数,代表邻近集合中元素对无人机ri的变作用力分系数,其定义为:邻近无人机越靠近ri其对ri的排斥作用越强;联合作用力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无人机通信中继平台协作自主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包括基于拍卖法的无人机任务分配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无人机通信中继平台协作自主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拍卖法的无人机任务分配方法包括拍卖法任务分配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807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密WLAN场景下的分区域组网方法
- 下一篇:无线接入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