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扫描仪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39233.X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0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吕宁;陈晨;王昌明;吕高登;孙智文;郑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1/04 | 分类号: | H04N1/04;H04N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刘长春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扫描仪 第二壳体 第一壳体 光学采集 数据处理 控制电路板 内部设置 编码器 滚动件 光学组件 控制按键 扫描窗口 图像扫描 狭小空间 电连接 上表面 整合 显示屏 紧凑 采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扫描仪,包括相互连接的光学采集前端和数据处理后端,其中,所述光学采集前端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滚动件和扫描窗口,所述滚动件内侧设置有编码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CIS传感器和AD采样模块;所述数据处理后端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和多个控制按键,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编码器、所述CIS传感器和所述AD采样模块均电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板。该便携式扫描仪的光学采集前端与数据处理后端分离,且光学组件和CIS传感器单独整合至体积紧凑的采集前端,能够在狭小空间内进行图像扫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扫描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扫描仪。
背景技术
扫描仪是利用光电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以扫描方式将图形或图像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装置。扫描仪的传感器主要采用电荷耦合器(CCD)和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在过去,扫描仪品质一直是CCD呈绝对领先态势,但是,由于CCD需要一套精密的光学系统,故扫描仪体积难以做得很小。便携式扫描仪一般都使用CIS元件,不管是在扫描速度还是操作性方面,都要比一般的平板式扫描仪强出很多。
现有的CIS便携式扫描仪通常仅有光学部件来采集图像,所获取的被扫描对象的图像比例和尺寸严重依赖于扫描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扫描速度和操作平稳性。因此,该类便携式扫描仪获取的图像内容通常无法直接读取被扫描对象的尺寸信息。另外,现在市场上的大多便携式扫描仪没有显示查看功能、需在扫描之后连接电脑或传输至显示设备才能查看扫描结果,使用者无法立即了解扫描的效果。并且,现有便携式扫描仪大都是扫描部分和处理部分一体的结构,很难完成十分狭小环境中的扫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扫描仪。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扫描仪,包括相互连接的光学采集前端和数据处理后端,其中,
所述光学采集前端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滚动件和扫描窗口,所述滚动件内侧设置有编码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CIS传感器和AD采样模块;
所述数据处理后端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和多个控制按键,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编码器、所述CIS传感器和所述AD采样模块均电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采集前端通过屏蔽线连接至所述数据处理后端,其中,所述屏蔽线中包裹有多根连接导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动件包括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所述两个前轮通过第一传动轴连接,所述两个后轮通过第二传动轴连接,所述编码器安装在所述第一传动轴或所述第二传动轴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编码器包括光电码盘和光电门,其中,所述光电码盘套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光电门设置在所述光电码盘的边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源模块、FPGA模块、微处理模块和WiFi模块,其中,
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编码器、所述CIS传感器、所述AD采样模块、所述FPGA模块、所述微处理模块和所述WiFi模块电连接;
所述FPGA模块分别与所述编码器、所述CIS传感器、所述AD采样模块和所述微处理模块电连接;
所述微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WiFi模块、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多个控制按键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控制指示灯,所述控制指示灯电连接至所述FPGA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源指示灯,所述电源指示灯电连接至所述电源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92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