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功耗船载碰撞预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1292.0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7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应邦;马胜伟;吴洽儿;王启友;刘红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8G3/02 | 分类号: | G08G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专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3 | 代理人: | 谭昉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控中心 船载装置 船载碰撞预警 模拟数据 运动轨迹 初始化 低功耗 航向 船速 发送控制指令 同步更新 同步启动 互连 传递 监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功耗船载碰撞预警方法,包括监控中心与设置在船上的船载装置通过GPRS模块接入ISP网络实现实时互连,监控中心在周期时间内向船载装置发送控制指令,船载装置对其内设置的GPRS模块和GPS模块分别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完毕后GPS模块用于获取船的GPS数据信息,GPRS模块同步启动Internet接入ISP网络同步更新,将GPS模块获取的GPS数据信息传递给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依据获取的GPS数据信息计算获得船速、航向以及运动轨迹的模拟数据,通过模拟数据计算有无碰撞的可能。本发明直接模拟了行船的航向、速度以及运动轨迹,可以实时的监控是否发生碰撞的危险,其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载碰撞预警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低功耗船载碰撞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些年水上交通业务日益增加,尤其在夜间或能见度比较低的浓雾天气,水上事故增加率逐年上升,给当地的社会与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航道管理部门应从技术及管理的角度提高船舶对交通事故的预防能力和管理能力,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桥梁、通航建筑物的安全的有力举措。现有船只一般安装了两类防碰撞装置,一是雷达装置,二是GPS接收机。采用雷达装置的船只,是利用雷达发射微波,通过接收目标的反射波测出前方是否有物体及其距离,及时发出报警。可以用在防止船只碰撞到桥梁上,也可以防止船只间相互碰撞。该系统的优点是:采用主动式发射,可以测量前方的任何物体,包括桥梁、船只、礁石等,既可防止船只碰撞到桥梁,也可防止船只互相碰撞,所以该系统应用比较广。但该系统有比较明显的缺陷,就是价钱相对比较贵,每个雷达接收设备的成本要4000~30000元不等。最为关键的是,航道管理部门不能对这些船只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在紧急情况下给航道管理与航道安全带来隐患。GPS是一种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能连续地、全天候地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定位信息。采用GPS接收机,测知船只当前的位置和速度,并比较存储于主机数据库中的桥梁、礁石等物体的信息,从而及时发出报警。但该系统有一个主要缺点就是只能防止船只碰撞到固定的物体上,如桥梁、码头、暗礁等,对其他移动船只不能识别,尤其在恶劣天气下很容易造成水上交通事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功耗船载碰撞预警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功耗船载碰撞预警方法,包括监控中心与设置在船上的船载装置通过GPRS模块接入ISP网络实现实时互连,监控中心在周期时间内向船载装置发送控制指令,船载装置对其内设置的GPRS模块和GPS模块分别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完毕后GPS模块用于获取船的GPS数据信息,GPRS模块同步启动Internet接入ISP网络同步更新,将GPS模块获取的GPS数据信息传递给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依据获取的GPS数据信息计算获得船速、航向以及运动轨迹的模拟数据,通过模拟数据计算有无碰撞的可能,若没有,则返回至上一步,重新获取GPS数据信息,以及GPRS模块同步启动Internet接入ISP网络同步更新;若有发生碰撞的可能,则监控中心发送报警命令,该报警命令启用动态监控模块将GPRS模块设置为通话模式,向管理员或者监控中心发送语音报警。
进一步地,还包括,报警命令启用动态监控模块将GPRS模块设置为通话模式,若设置失败,则通过自动启动系统复位键或人工按下复位键向管理员或者监控中心发送语音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中心为授权电脑终端作为服务器,其内至GIS电子地图、GPS数据信息模拟模块、模拟数据调用模块以及模拟数据差分处理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GPS数据信息模拟模块将获取的GPS数据信息转化成模拟字符,所述模拟数据差分处理模块对模拟字符进行处理,获取其基准差,所述模拟数据调用模块将基准差以及模拟字符分别通过地图模拟分量加载至GIS电子地图内,模拟行船的船速、航向以及运动轨迹,用于监控是否能够发生碰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12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