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壳体拆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4044.1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2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昌燕;李森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B25B1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1 | 代理人: | 谭逢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拔 第一壳体 壳体拆卸 控制模组 从动件 固持件 驱动件 吸盘 拆卸机构 第二壳体 壳体 拆卸 拆卸装置 电子设备 吸盘连接 盖合 固持 良率 吸附 种壳 协同 驱动 申请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壳体拆卸装置,用于拆卸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第一壳体相盖合的第二壳体。壳体拆卸装置包括基座、控制模组、固持件以及拆卸机构,控制模组连接于基座;固持件连接于基座,并用于固持第一壳体;拆卸机构包括拉拔驱动件、从动件以及拉拔吸盘,拉拔驱动件连接于基座并由控制模组控制,从动件连接于拉拔驱动件;拉拔吸盘连接于从动件,拉拔吸盘用于吸附第二壳体;其中,拉拔驱动件由控制模组控制,以驱动从动件带动拉拔吸盘远离固持件,从而将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分离。上述的壳体拆卸装置,其采用固持件与拆卸机构协同拆卸电子设备的壳体,无需人工进行拆卸,能够提高壳体拆卸的效率且良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拆卸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作为快速增长的移动终端设备,其在最新技术革新和技术迭代方面得以完全体现,目前,传统的智能手机主要使用金属和塑料电池盖进行组装,金属电池盖更显质感和档次,塑料电池盖主要使用在中低端手机。当需要对具有金属或塑料电池盖的手机进行拆卸时,人们往往用硬力强行拆卸。
但是,随着技术的革新,特别是即将到来的5G时代,传统的金属电池盖会造成电磁屏蔽进而影响手机信号的缺陷已不能满足5G需求。因此玻璃和陶瓷电池盖手机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市场,以满足后续5G需求,玻璃和陶瓷电池盖的粘合方式主要以双面胶和点胶为主(非螺钉固定方式),然而,由于玻璃或陶瓷电池盖易碎的特性,若通过人工采用硬力强行拆卸,会使玻璃或陶瓷电池盖破碎,无法再次使用。另外,通过人工采用硬力强行拆卸,其效率低下,拆卸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拆卸壳体的壳体拆卸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拆卸装置,用于拆卸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第一壳体相盖合的第二壳体。壳体拆卸装置包括基座、控制模组、固持件以及拆卸机构,控制模组连接于基座;固持件连接于基座,并用于固持第一壳体;拆卸机构包括拉拔驱动件、从动件以及拉拔吸盘,拉拔驱动件连接于基座并由控制模组控制,从动件连接于拉拔驱动件;拉拔吸盘连接于从动件,拉拔吸盘用于吸附第二壳体;其中,拉拔驱动件由控制模组控制,以驱动从动件带动拉拔吸盘远离固持件,从而将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分离。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拆卸装置,其采用固持件与拆卸机构协同拆卸电子设备的壳体,无需人工进行拆卸,能够提高壳体拆卸的效率且良率,且拆卸时采用拉拔吸盘真空固持吸附待拆卸壳体,能够避免暴力拆卸对壳体造成的损坏,使拆卸后的壳体仍能够重复利用,降低了壳体拆卸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件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拆卸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壳体拆卸装置省略保护壳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壳体拆卸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壳体拆卸装置的基座及固持机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区域V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壳体拆卸装置的拆卸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拆卸机构的拉拔组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拉拔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40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