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扇降噪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44174.5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2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周晓娜;李亮印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扇降噪结构,包含:一风扇框架本体、一连接部;该风扇框架本体具有一底侧及一框侧壁,所述框侧壁垂直环设于该底侧外周沿,并该框侧壁内缘界定一气流通道,并该气流通道两端分别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该连接部设于该框侧壁内,该连接部两端连接该框侧壁处具有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并连通该气流通道;通过该连接部可引导由出口处的高压气体向入口处进行喷流进而达到多重降噪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降噪结构,尤指通过结构引导风扇出口产生的高压喷流引导至入口处以达到多重降噪的风扇降噪结构。
背景技术
风扇噪音一直是风扇领域中带改善的众多问题的一,不论是通过电路控制转速,或改变风扇结构改善风扇噪音都是目前现有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其中现有技术中美国专利US6244817揭示一种在动叶或静叶框壁上仅设置喷流去抑制涡流,但是需要增加外接喷气源,在有限的空间内就无法执行,并且也容易增加额外喷气源设置的成本。
故如何在不额外增加设备的情况下又可以达到降低风扇噪音的方法是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所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因此,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通过于风扇框架本体设置自体喷流降噪的结构,解决风扇噪音的风扇降噪结构。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扇降噪结构,其特征是包含:
一风扇框架本体,具有一底侧及一框侧壁,所述框侧壁垂直环设于该底侧外周沿,该框侧壁内缘界定一气流通道,并该气流通道两端分别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
一连接部,设于该框侧壁内,该连接部具有一中间通道,该中间通道两端连接该框侧壁处具有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该中间通道连通该气流通道。
所述的风扇降噪结构,其中:所述底侧具有一轴筒,所述轴筒由该底侧垂直延伸所构成。
所述的风扇降噪结构,其中:所述出口设于气流通道靠近该底侧处,所述入口设于该气流通道相反于出口的另一端,所述入口端靠近该出口,该出口端靠近该入口。
一种风扇降噪结构,其特征是包含:
一第一风扇框架本体,具有一第一底侧及一第一框侧壁,所述第一框侧壁垂直环设于该第一底侧外周沿,并该第一框侧壁内缘界定一第一气流通道,并该第一气流通道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入口及一第一出口;
一第二风扇框架本体,具有一第二底侧及一第二框侧壁,所述第二框侧壁垂直环设于该第二底侧外周沿,并该第二框侧壁内缘界定一第二气流通道,并该第二气流通道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二入口及一第二出口,所述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本体垂直并列或水平并列;
一连接部,具有一中间通道,该中间通道具有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该入口端连通该第二框侧壁的第二出口处,该出口端连通该第一框侧壁的第一入口处。
所述的风扇降噪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底侧具有一第一轴筒,所述第一轴筒由该第一底侧垂直延伸所构成,所述第二底侧具有一第二轴筒,所述第二轴筒由该第二底侧垂直延伸所构成。
所述的风扇降噪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出口设于第一气流通道靠近该第一底侧处,所述第一入口设于该第一气流通道相反第一出口的一端,所述入口端靠近该第二出口,该出口端靠近该第一入口,所述第二出口设于第二气流通道靠近该第二底侧处,所述第二入口则设于该第二气流通道相反于第二出口的一端。
所述的风扇降噪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风扇框架、第二风扇框架本体垂直对接设置,所述第一出口对接该第二入口。
所述的风扇降噪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风扇框架、第二风扇框架本体水平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并列设置。
通过本发明提供自体喷流结构,引导风扇出口处压力较强的气流向入口出进行喷流降噪,进而降低整体风扇的噪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41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汽蚀前置泵
- 下一篇:一种离心泵泵盖密封腔自清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