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46551.9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7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晋;张磊;张皓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06 | 分类号: | B66B1/06;B66B1/34;B66B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王江富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其壳体为长方体,下部设置有吸气口,上部设置有排气口;其散热器固定在壳体背面板上,散热器矩形鳍板平行于壳体的侧板;散热器的进气面高于壳体的吸气口;散热器出气面低于壳体的排气口;冷却风扇的进气面的下端抵靠在散热器的受热板的上端,进气面的上端抵靠在壳体背面板上;冷却风扇的旋转轴的轴向与矩形鳍板的上下长度方向夹角在10°到80°之间;散热器的出气面同冷却风扇的进气面之间形成封闭的风道。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能提高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并且可以采用纵向长薄形壳体,减小电梯控制装置的厚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电梯控制装置的散热方式如图1所示,冷却风扇14配置于散热器12的下方,其旋转轴14a与散热器鳍板12b间的气流方向完全一致。冷空气由冷却风扇14吹入散热器鳍板12b间后,带走电子开关元件13通过散热器受热面12a传导至散热器鳍板12b的热量,变为热空气后从壳体11的排气口11b排到电梯控制装置外。如此布置的原因是由冷却风扇吹出气流会获得较高的初速,进入散热器鳍板12b间隙后,可以迅速带走热量,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但是,近年来,有很多电梯取消了放置电梯控制装置的机房,将其布置在井道等狭窄空间内,尤其是对于家用电梯(别墅梯),其可配置电梯控制装置的空间更为有限,所以控制装置薄形化是必须的。中国专利CN00809236.2认为冷却风扇轮毂直径过大是采用传统散热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无法薄形化的根本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一种冷却风扇旋转轴14a与散热器受热面12a正交布置的方式,如图2所示。因为冷却风扇14的厚度远小于其轮毂直径,所以控制装置的厚度可以比冷却风扇14的轮毂直径更小,从而实现薄形化。
但是,上述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整个气流通道的弯头较多,局部水头损失过高,造成气流流动速度小,限制了散热效果。即使对其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简化,如图3所示,冷却风扇旋转轴14a与散热器鳍板正交布置的方式仍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冷却风扇叶片14b的旋转作用,气流实际上是以螺旋形的轨迹通过冷却风扇14的。从正视方向看,并假设冷却风扇14b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时效果相同,略),那么在风道16中气流也存在顺时针的运动。因为散热器鳍板12b间的气流都是向上运动的,所以,在其右侧存在气流的“对撞”,从而形成一个紊流区,如图4所示的阴影部分。从侧视方向看,由于考虑冷却风扇进气面14d的气流会被快速地吸入进冷却风扇14中,所以紊流区主要集中在靠近壳体背板11c处,如图3中阴影部分所示。整体上,紊流区是一个在风道16中靠近右后方的立方体。这相当于一个“拥堵点”,使得气流在散热器鳍板12b这一侧间隙中流动变得缓慢,造成散热器12这一侧散热能力被严重削弱,使得整体的散热效果也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梯控制装置,能提高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并且可以采用纵向长薄形壳体,减小电梯控制装置的厚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电梯控制装置,其包括壳体11、散热器12、冷却风扇14;
所述壳体11为长方体,下部设置有吸气口11a,上部设置有排气口11b;
所述散热器12包括受热板12a及多片矩形鳍板12b;所述矩形鳍板12b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受热板12a背面,并且各片矩形鳍板12b相互平行;
所述散热器12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并固定在壳体背面板11c上,其矩形鳍板12b平行于壳体11的左右侧板11d,并且最左侧及最右侧的矩形鳍板12b的后端贴合壳体背面板11c;
所述散热器12的受热板12a前面贴附有电子开关元件13;
所述散热器12的底端作为进气面12c,散热器12的底端高于所述壳体11的吸气口11a;
所述散热器12的顶端为出气面12d,散热器12的顶端低于所述壳体11的排气口11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65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牵引绳绕线盘放置架
- 下一篇:基于社交媒体应用组件的电梯服务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