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绕线装置和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47556.3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8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千寻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F41/069 | 分类号: | H01F41/069;H01F41/088;H01F41/094;H01F41/096;H01F4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青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装 线圈 部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绕线装置,其是在芯部卷绕有多个线材的线圈部件的绕线装置,具备:
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其具有供所述多个线材插通的线材路径孔;
线材送出机构,其将所述多个线材向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送出,向所述多个线材给予张力;
卷绕驱动部,其使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围绕所述芯部公转,以将所述多个线材边缠绕边卷绕于所述芯部;
旋转部,其使所述芯部自转;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卷绕驱动部和所述旋转部,
所述控制部具有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基于规定条件,对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做切换,在第一控制中,使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向第一旋转方向公转,使所述芯部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方向亦即第二旋转方向自转,第二控制使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公转,使所述芯部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自转,
所述规定条件是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圈数,
所述第一控制中的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圈数与所述第二控制中的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圈数互为相等。
2.一种绕线装置,其是在芯部卷绕有多个线材的线圈部件的绕线装置,具备:
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其具有供所述多个线材插通的线材路径孔;
线材送出机构,其将所述多个线材向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送出,向所述多个线材给予张力;
卷绕驱动部,其使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围绕所述芯部公转,以将所述多个线材边缠绕边卷绕于所述芯部;
旋转部,其使所述芯部自转;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卷绕驱动部和所述旋转部,
所述控制部具有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基于规定条件,对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做切换,在第一控制中,使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向第一旋转方向公转,使所述芯部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方向亦即第二旋转方向自转,第二控制使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公转,使所述芯部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自转,
所述第一控制中的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芯部的相对速度的绝对值与所述第二控制中的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芯部的相对速度的绝对值互为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装置,其中,
所述规定条件是所述线圈部件的制品数,
所述控制部反复进行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对于一个芯部卷绕所述多个线材、基于所述第二控制对于下一个芯部卷绕所述多个线材的循环。
4.一种绕线装置,其是在芯部卷绕有多个线材的线圈部件的绕线装置,具备:
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其具有供所述多个线材插通的线材路径孔;
线材送出机构,其将所述多个线材向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送出,向所述多个线材给予张力;
卷绕驱动部,其使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围绕所述芯部公转,以将所述多个线材边缠绕边卷绕于所述芯部;
旋转部,其使所述芯部自转;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卷绕驱动部和所述旋转部,
所述控制部具有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基于规定条件,对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做切换,在第一控制中,使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向第一旋转方向公转,使所述芯部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方向亦即第二旋转方向自转,第二控制使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公转,使所述芯部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自转,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多个线材上的位于所述芯部与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之间的部分相互形成了缠绕的点位数亦即缠绕点位数到达了上限值时,优先于所述规定条件,对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进行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线装置,其中,
所述规定条件是所述线圈部件的制品数,
所述控制部反复进行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对于一个芯部卷绕所述多个线材、基于所述第二控制对于下一个芯部卷绕所述多个线材的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755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压器缠脚引出线去除工艺
- 下一篇:绕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