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棉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7615.7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2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袁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共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2G3/04;D06B3/10;D06B15/00;D06C3/00;D06C21/00;D06C7/02;D06M13/165;D06M101/32;D06M101/06;D06M101/40;D06M10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1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纤维 混纺工艺 竹炭纤维 棉纤维 纺织技术领域 柔顺 负离子发射 耐摩擦性能 纺织过程 后续工序 人体健康 柔软性能 使用寿命 吸湿透气 矿物质 二甘醇 可织性 软化剂 抗菌 抑菌 | ||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棉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工艺;本发明所纺织出的成品的柔顺性能较好,并且改善了织物的外观;同时也提高了成品的可织性;再者,竹炭纤维的使用使得织物具有柔滑软暖的特点,而且也使得织物的吸湿透气和抑菌抗菌的能力显著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织物的使用寿命;另外,竹炭纤维中含有钾、钙等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矿物质;其负离子发射浓度也比较高,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在纺织过程中使用软化剂二甘醇,使得织物的柔软性能得到增强,有利于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另外,通过本发明所得的织物还具有优良的耐皱性、弹性和尺寸稳定性和耐摩擦性能。
本申请是名称为:一种新型棉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工艺、申请日:2018年4月26日、申请号为:2018103876519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棉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工艺。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纺织不仅是传统的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三维编织技术,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西周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纺车、轈车;中国最著名的纺织品莫过于丝绸,丝绸的交易带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交通的发展,也间接影响了西方的商业与军事。
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1610454054.4的专利文件中了一种人造丝与涤纶混合纺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涤纶放置于水蒸箱中,水温为90-110摄氏度,水蒸时间为80-90小时;将水蒸后的涤纶放于自然状态下预定型15-25小时;测试出人造丝的最大伸长断裂压力值;(采用喷水织机,在最大伸长断裂压力值下,对人造丝与涤纶进行混合纺织。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测出人造丝可拉伸的最大压力值,由于人造丝的抗拉能力比涤纶弱,因此采用对人造丝可施加的最大压力值进行混纺可以保证人造丝和涤纶的张力都在其可承受范围内,均不易断裂;同时,在进行混合纺织之前,对涤纶进行了预处理,使得人造丝和涤纶的特性更加相符,从而有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
上述专利文件所提供的纺织工艺虽然能减少涤纶的断裂率,同时,在进行混合纺织之前,对涤纶进行了预处理,使得人造丝和涤纶的特性更加相符,从而有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但是其纺织出的成品的柔顺性和可织性较差。再者,其纺织效率较低、抗菌性能、耐皱性能和耐摩擦性能均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棉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工艺,所纺织出的成品的柔顺性和可织性较好;而且其纺织效率较高、抗菌性能、耐皱性能和耐摩擦性能均比较优良。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棉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选料时选取聚酯纤维55-63份、棉纤维35-40份、竹炭纤维5-9份,聚酰胺纤维7-12份、莫代尔纤维6-10份;其中,聚酯纤维长度50-70mm、细度4-9dtex;棉纤维长度20-28mm、细度1.5-2.2dtex;竹炭纤维长度28-36mm、细度1.53-1.68dtex;聚酰胺纤维长度22-27mm、细度1.35-1.48dtex,莫代尔纤维长度25-34mm、细度1.25-1.41dtex;
b、将上述各种纤维加导电丝用加捻设备捻制成的股线采用分条整经机,按每英寸2根加导电丝的股线排列整入经轴,用织机织造;
c、通过整理车间按工艺检验,整理时先用温水煮炼5-8h,浴比为1:10-13,并向温水中加入适量的洗涤剂;
d、将步骤c所得置于软化剂中浸泡40-55min,然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e、将步骤d所得经脱水和烘干处理,然后采用烘干机对水洗后的纺织面料进行烘干,烘干温度90-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共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共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76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退维方法、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竹原/棉复合纤维毛巾布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