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t@Ag中空结构纳米颗粒电催化剂及制备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47787.4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4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申益;葛模燕;周咏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50 | 分类号: | B01J23/50;B01J27/13;B01J35/00;B01J35/02;B01J37/00;B01J37/16;C25B3/23;C25B3/07;C25B11/09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啸秋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t ag 中空 结构 纳米 颗粒 催化剂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电催化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Pt@Ag中空结构纳米颗粒电催化剂及制备与应用。将银氨溶液、CTAB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加入到反应器中,升温至40~160℃反应2~12h,得到Ag种子溶液;将PVP与柠檬酸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混合液,然后加入Ag种子溶液,升温至40~100℃后加入H2PtCl4溶液保温反应2~12h,冷却至室温,将所得固体分散在氨水中,浸泡反应2~6h,离心洗涤干燥,得到所述Pt@Ag中空结构纳米颗粒电催化剂。本发明所得Pt@Ag中空结构纳米颗粒电催化剂具有高比表面积、低密度、低成本和表面渗透性等优点,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解决了目前电催化剂面临的高成本、低活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催化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t@Ag中空结构纳米颗粒电催化剂及制备与应用。
背景技术
甘油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及其他化工领域。在生物柴油工业快速发展前,全球的甘油产出和消耗基本维持平衡。随着生物柴油工业的蓬勃发展,甘油的产能出现过剩,充分开发该可再生资源的新用途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油作为一种“被浪费的资源”,利用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技术可充分拓展其应用领域,但应用研究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高效生物催化剂的挖掘。
近年来,甘油选择性氧化成果不断地见于报道,主要有钌、钼、钨、钴、铬、锰、金、钯、铂等催化体系。过渡金属具有廉价、活性高和制备方便等优点,成功应用于许多化工催化反应,但是,过渡金属的种类和用量决定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且载体的稳定性和耐热性也是影响反应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贵金属催化剂虽然价格昂贵,但因其不可替代的高催化活性,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特殊形态的纳米级材料,特别是具有特殊形状的贵金属纳米粒子,因其高的催化活性和高的选择引起了包括燃料电池、工业催化等领域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然而,纯贵金属催化剂具有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例如成本高、资源有限、利用效率低等,这些导致电极的活性、稳定性、成本等均无法满足生产要求,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此,为了提高贵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减少用量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以Pt为壳、以Ag为核形成Ag@Pt核壳结构纳米粒子,不但能够在保证Pt比表面积的同时减少Pt的用量,同时还能改善Pt的电催化活性。但这种方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对甘油进行电催化氧化的过程中,由于Pt@Ag粒子失效而导致其催化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t@Ag中空结构纳米颗粒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以银氨溶液为前驱体,葡萄糖为还原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结构导向剂预先制备特定结构的Ag纳米颗粒,再以H2PtCl4为Pt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结构导向剂,柠檬酸作为还原剂,通过置换反应合成一种中空型Pt@Ag纳米颗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Pt@Ag中空结构纳米颗粒电催化剂。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Pt@Ag中空结构纳米颗粒电催化剂在甘油电催化氧化中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Pt@Ag中空结构纳米颗粒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Ag种子的制备:将银氨溶液、CTAB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加入到反应器中,升温至40~160℃反应2~12h,得到Ag种子溶液;
(2)Pt@Ag纳米颗粒的制备:将PVP与柠檬酸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混合液,然后加入步骤(1)的Ag种子溶液,升温至40~100℃后加入H2PtCl4溶液保温反应2~12h,冷却至室温,将所得固体分散在氨水中,浸泡反应2~6h,离心洗涤干燥,得到所述Pt@Ag中空结构纳米颗粒电催化剂。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银氨溶液的浓度为10mM,CTAB溶液的浓度为50mM,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77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