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热器、热泵系统和换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7799.7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0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周春鹏;鲁双;申广玉;张曙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利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F25B41/06;F28D7/00 |
代理公司: | 72001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昱;李建新<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美国佛***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换热介质 流径 制冷模式 制热模式 分流组件 热泵系统 系统性能 重合 换热 流动 能耗 优化 | ||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热泵系统和换热方法。所述换热器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运行,在制冷模式下换热介质经由位于所述换热器内的第一流径流动通过,在制热模式下换热介质经由位于所述换热器内的第二流径流动通过,所述换热器内布置有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被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流径的长度不同于所述第二流径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一流径的一部分区段与所述第二流径的一部分区段相互重合且其中的换热介质流向相同。采用本发明能够优化实现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的不同换热介质流径,可以有效提升在这两种模式下的系统性能,并且节省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换热器、热泵系统和换热方法。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用于进行热交换的设备,它们已经在诸如石油、化工、动力、食品等行业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了广泛使用。在现有技术中也已提供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换热器装置、设备或系统,以便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例如有些换热器既可以在制冷模式下运行用作冷凝器,也可以在制热模式下运行用作蒸发器。然而,这些现有的换热器仍然在例如结构构造、换热效果、系统整体性能等方面存在着弊端和不足之处,可以进一步地改进和优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换热器、热泵系统和换热方法,从而可以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其它方面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首先,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它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其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换热介质分别经由位于所述换热器内的第一流径和第二流径流动通过,所述换热器内布置有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被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流径的长度不同于所述第二流径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一流径的一部分区段与所述第二流径的一部分区段相互重合且其中的换热介质流向相同。
在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流径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连接至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流径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分流组件包括:
一个或多个第一换热管组和一个或多个第二换热管组,所述第一换热管组沿着所述第一流径内的换热介质流向被布置在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上游并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连通,并且在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与所述第一管路之间设置第一止回阀以阻止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一管路向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倒流,在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设置第二止回阀以阻止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二管路向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倒流;
一个或多个中间集管,其布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之间并与它们连通;以及
分配器,所述分配器的一个接口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且在它们之间设置第三止回阀以阻止换热介质从所述分配器向所述第二管路倒流,并且另一个接口与所述中间集管连通。
在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中的与一个中间集管连通的换热管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中的与该中间集管连通的换热管数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中,可选地,每一个中间集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中的两个换热管连通,并且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中的一个换热管连通。
在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中,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止回阀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集管,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集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连通。
在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中,可选地,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集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之间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换热管组。
在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中,可选地,在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与所述第一止回阀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集管,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集管与所述第二止回阀连通。
在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中,可选地,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集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之间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换热管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利公司,未经开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77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