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豆转录因子GmWRKY23基因在抗逆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49253.5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8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魏崃;刘丽君;王伟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82 | 分类号: | C12N15/82;C12N15/29;A01H5/12;A01H6/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转录 因子 gmwrky23 基因 中的 应用 | ||
1.腐霉菌诱导的大豆转录因子GmWRKY23基因在抗逆中的应用;所述抗逆为抗病原菌和抗盐;所述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
2.腐霉菌诱导的大豆转录因子GmWRKY23基因在抗逆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逆为抗病原菌和抗盐;所述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
(1)腐霉菌侵染大豆,获得表达GmWRKY23基因的大豆;所述GmWRKY23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转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以步骤(1)获得的表达GmWRKY23基因的大豆提取的总RNA反转录成的cDNA为模板,根据GmWRKY23基因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GmWRKY23基因;再通过酶切连接方法将GmWRKY23基因克隆到目的载体上,获得植物表达载体;
(3)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将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GV3101,得到含有重组质粒的GV3101;利用含有重组质粒的GV3101侵染未萌发大豆的子叶节,用含有草铵膦5mg/L-15mg/L的MS培养基筛选收获的T0大豆种子,T1代种植筛选得到T2代种子,种植T2代种子,用于检测;
(4)转基因大豆植株的抗性鉴定:转基因大豆病原菌抗性的离体鉴定,转基因大豆的耐盐试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腐霉菌诱导的大豆转录因子GmWRKY23基因在抗逆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腐霉菌侵染大豆,获得表达GmWRKY23基因的大豆的具体方法如下:
①腐霉菌侵染大豆不同品种的幼根,利用实时定量PCR对GmWRKY23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选出GmWRKY23基因表达量变化不大的大豆品种;
②以上述GmWRKY23基因表达量变化不大的大豆品种为试材,探索疫霉菌、腐霉菌、立枯丝核菌侵染大豆幼根的基因表达谱,获得表达GmWRKY23基因的大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腐霉菌诱导的大豆转录因子GmWRKY23基因在抗逆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转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GmWRKY23基因与pGEM-T载体连接,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获得pT-GmWRKY23阳性克隆,提取重组质粒pT-GmWRKY23;
②利用限制内切酶分别对重组质粒pT-GmWRKY23和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GUS进行双酶切,获得含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腐霉菌诱导的大豆转录因子GmWRKY23基因在抗逆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转基因大豆病原菌抗性的离体鉴定方法如下:
①取Southern杂交检测为阳性的大豆和对照大豆的幼嫩叶片,用打孔器切割成叶圆盘,用70%乙醇浸泡5min灭菌,后用20%次氯酸钠浸泡15min,无菌水漂洗5遍;
②将处理好的叶圆盘置于PDA培养基上,后在叶圆盘上分别接种病原菌菌丝,接种后在23~25℃下培养5天;
③5天后根据所接种叶圆盘的菌丝生长情况作为鉴定指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腐霉菌诱导的大豆转录因子GmWRKY23基因在抗逆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转基因大豆的耐盐试验,具体步骤如下:将野生型的大豆种子置于添加不同浓度NaCl的MS培养基上,观察种子发芽后幼苗的生长情况,从而确定合适的耐盐浓度;将GmWRKY23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大豆种子分别放在相同NaCl浓度的MS培养基上,培养25天后观察其幼苗的生长情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腐霉菌诱导的大豆转录因子GmWRKY23基因在抗逆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Cl的浓度分别为100,2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925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