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波束训练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51328.3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5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管鹏;唐小勇;王晓娜;张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4 | 分类号: | H04W72/044;H04W72/541;H04W72/542;H04B7/06;H04B7/08;H04W72/21;H04W72/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李欣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束 训练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波束训练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在下行波束训练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确定干扰的相关指示信息、分组上报波束的选择准则、秩Rank条件进行波束训练,选择满足相关因素条件的波束进行上报,实现按需的下行波束训练;在上行波束训练过程中,通过网络侧对增益调整的指示,考虑增益因素进行上行波束训练,实现了按需的上行波束训练。该技术方案通过在波束训练过程中考虑干扰、信道条件等不同的因素,能够实现有效的按需波束训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信系统中的基于波束通信的技术,具体地涉及通信系统中波束训练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波束进行传输,即通过在空间上朝向特定的方向发送信号,可以实现更高的天线阵列增益。波束可以通过波束成型(Beamforming)等技术手段实现。例如在高频(high frequency,HF)通信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模拟加数字混合波束成型(hybrid Beamforming),这样既可以很好的对抗高频信号由于传输距离导致的损耗又可以把复杂度和硬件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在基于波束的通信中,需要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波束训练,模拟波束赋形和数模混合波束赋形都需要调整收发两端的模拟波束赋形权值,以使得其所形成的波束能对准通信的对端,即,波束对齐,波束赋形的权值通常通过发送训练信号获得。波束训练的结果决定了能否正常传输信号。随着对通信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除了波束对齐,波束训练需要考虑通信中更多的因素,以提升通信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波束训练的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通过考虑通信中的其他因素进行波束训练,使得能有效进行按需波束训练。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波束训练的方法和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上,通过网络侧向终端侧发送干扰的相关指示信息,终端设备进行波束选择时考虑相应的干扰因素,实现有效的按需波束训练。该方法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干扰的相关指示信息;接收网络设备通过两个或多个波束发送的下行信号,所述两个或多个波束包括所述干扰对应的波束;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选择的波束的相关信息;其中,所述选择的波束为根据所述干扰的相关指示信息和对所述下行信号的测量结果选择的波束。可以理解的,所述干扰是由网络设备确定的,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的波束上是否还有向其他终端设备的信号传输、某波束是否已作为服务波束服务其他终端设备等情况,来确定干扰,将干扰的相关指示信息给终端设备。
可选的,所述下行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简称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简称SSS),下行控制信道解调参考信号PDCCH-DMRS,下行数据信道解调参考信号PDSCH-DMRS,相位噪声跟踪信号PT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CSI-RS),小区信号(Cell Reference Signal,简称CRS)(新空口(New Radio,简称NR)没有),精同步信号(Tim/frequency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简称TRS)(LTE没有)等。
该设计通过在波束训练中考虑干扰的因素进行波束选择,能够实现有效的按需波束训练。
相应的,提供一种波束训练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第一方面中的对应的方法。例如,该装置以功能形式限定,可以是终端侧的实体,其具体实现形式可以是终端设备,例如: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功能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上述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13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