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状重组竹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2746.4 | 申请日: | 2018-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6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韩立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立根 |
主分类号: | B27J1/00 | 分类号: | B27J1/00;B27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待加工材料 碳化 螺旋缠绕 预压成型 螺旋状 重组竹 烘干 铺装 预压 制备 加热 送入 消毒 螺旋缠绕装置 螺旋状结构 材料碳化 进料口 出料 冷压 热压 缠绕 取材 压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状重组竹的制备方法,包括:取材,将待加工材料划分成多组;进料,将多组待加工材料分别送入螺旋缠绕装置的多个进料口;螺旋缠绕,将多组待加工材料进行缠绕,形成螺旋状结构后出料;铺料,将螺旋缠绕后的材料进行铺装;预压,将铺装后的材料进行干燥碳化后进行预压成型,其中干燥碳化具体为将材料送入烘干消毒碳干机,烘干消毒碳干机加热的温度为160—190℃,加热时间2—4小时,材料碳化,碳化程度为5%—30%;预压成型具体为采用热压或冷压工艺将预压后的材料压制成方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工程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螺旋状重组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以竹代木”已然是当下解决木材资源短缺,推进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竹产业三十年的发展,从起初的原竹利用到如今的加工利用,对整个行业经济的推动至关重要。尤其是重组竹产品的开发,已经成为了竹材工业发展的主流。
目前重组竹主要以竹疏解单元为原料,通过顺纹组坯热压(或冷压)而成,相比普竹材料,有效地提高了竹材的利用率。然而,重组竹仍然存在着横向剪切强度弱、后期加工形态单一的现实问题。因此,如何在高效利用竹材资源基础上,有效提升重组竹力学性能、丰富加工形态对促进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重组竹横向剪切强度弱的问题,提供一种力学性能好且加工形态丰富的螺旋状重组竹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一种螺旋状重组竹的制备方法,包括:
取材,将待加工材料划分成多组;
进料,将多组待加工材料分别送入螺旋缠绕装置的多个进料口;
螺旋缠绕,将多组待加工材料进行缠绕,形成螺旋状结构后出料;
铺料,将螺旋缠绕后的材料进行铺装;
干燥碳化后预压成型,将铺装后的材料进行干燥碳化后进行预压成型,其中干燥碳化具体为将材料送入烘干消毒碳干机,烘干消毒碳干机加热的温度为160—190℃,加热时间2—4小时,材料碳化,碳化程度为5%—30%;预压成型具体为采用热压或冷压工艺将预压后的材料压制成方形。
作为优选,所述待加工材料为原色、碳化或染色浸胶后的竹制材料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竹制材料为竹疏解材、竹篾、竹丝、竹束或竹皮。
作为优选,所述待加工材料为两种颜色各异的竹制材料,经螺旋缠绕后形成异色的DNA双螺旋重组竹。
作为优选,在进料是,螺旋缠绕装置的多个进料口同步进料且每一进料口中前进料末端与后进料前端接触重合。
作为优选,在成型阶段采用热压进行压制成型时单位压力5Mpa,采用冷压进行压制时单位压力50Mpa。
作为优选,重组后形成的重组竹密度为0.8g/cm 3~1.2g/cm 3,含水率为8%~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螺旋状重组竹的制备方法将传统的单一的竹制材料进行螺旋重组,通过螺旋缠绕形成的竹制产品其横向拉升强度不仅受竹制材料自身的影响,同时也受螺旋状的结构的影响,故螺旋缠绕后的竹制产品其横向拉升强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螺旋状的结构使得重组后的竹产品力学特性得到显著的提高,尤其是横向剪切强度及抗弯强度均满足国标要求。
此外,通过异色螺旋重组,丰富了竹材人造板的表现形态及使用价值,拓宽了原本重组竹单一、常规的建材市场,扩大了使用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立根,未经韩立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27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缆外包装的竹席制备方法
- 下一篇:竹筒外竹节削除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