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叶松包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4809.X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2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孙岭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务川自治县雾青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成艳 |
地址: | 564307 贵州省遵义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盛装 空心驱动杆 容纳袋 茶叶 安装件 支撑件 茶球 茶叶加工技术 内螺纹连接 动力机构 竖直滑动 压缩气源 出气孔 固定件 滑动座 开口处 拉紧绳 支撑杆 包揉 压簧 连通 损伤 申请 | ||
本发明申请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茶叶松包机,包括基座和第一动力机构,基座的顶部竖直滑动连接有空心驱动杆,空心驱动杆的一端与压缩气源连通,空心驱动杆的下部开有出气孔;基座上固定连接有安装件,安装件内螺纹连接有盛装件,盛装件内设有容纳袋,容纳袋的开口处设有拉紧绳,盛装件内部还设有将容纳袋底部固定在盛装件内的固定件;盛装件的下方设有支撑件,支撑件包括滑动座、压簧和支撑杆。本松包机不但能够对茶叶进行包揉,还能够对茶球进行松包,并且在松包过程中,对茶球的损伤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茶叶松包机。
背景技术
茶叶松包机用于解散包揉后的茶球,是在揉捻后使茶叶能够轻松解包和松块。在乌龙茶包揉过程中,为了避免长时间包揉导致茶球内部升温过高,造成茶叶闷蒸,色泽变黄,一般包揉是多次反复进行的,每次3-5min,包揉好后的茶球要及时解开、散热。
传统的松包方式可以是人工松包,但是人工松包工人劳动强度大,松包效率低。
现有市面上也存在一些松包机,但需要工人将包揉后的茶球搬运或传送至松包机内,再将解包后的茶叶进行收集,不仅耗费时间;并且,在搬运或传送、包糅机出料和松包机进料过程中,茶球非常容易受到磕碰而产生不必要的碎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松包机,以解决工人将待松包的茶叶由包糅机向松包搬运或传送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磕碰而产生碎茶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
茶叶松包机,包括基座和第一动力机构,所述基座的顶部竖直滑动连接有空心驱动杆,所述空心驱动杆的一端与压缩气源连通,所述空心驱动杆的下部开有出气孔,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空心驱动杆移动;所述基座上固定连接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内螺纹连接有盛装件,盛装件内设有容纳袋,容纳袋的开口处设有拉紧绳,拉紧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基座上,所述盛装件内部还设有将容纳袋底部固定在盛装件内的固定件;盛装件的下方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滑动座、压簧和竖直滑动连接在滑动座内的支撑杆,所述滑动座固定连接在基座上,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盛装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部通过所述压簧与滑动座连接。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
采用本松包机时,工人首先打开盛装件内的容纳袋,并向容纳袋内装入袋包揉茶叶。启动第一动力机构,第一动力机构驱使空心驱动杆竖直向下移动,空心驱动杆竖直驱动盛装件竖直向下移动,由于盛装件与安装件螺纹连接,安装件固定连接在基座上,所以盛装件竖直向下移动的同时转动。由于容纳袋的开口处设有拉紧绳,拉紧绳固定连接在基座上,并且容纳袋底部通过固定件固定在盛装件内,所以随着盛装件竖直向下移动,拉紧绳逐渐将容纳袋的袋口收紧,并且容纳袋的袋口在拉紧绳的拉动下,不会发生转动,容纳袋底部在盛装件的带动下发生转动,所以容纳袋袋口与容纳袋底部会发生相对扭转,从而对处于容纳袋内的茶叶进行挤压与揉搓,使茶叶形成茶球。
随后立即向空心驱动杆内通入压缩气体,压缩气体经空心驱动杆进入容纳袋内,此时压缩气体对茶球进行冲击,使茶球完成第一次解包与松块;压缩气体进入容纳袋后,容纳袋逐渐鼓起,在容纳袋鼓起,容纳袋的侧壁与盛装件的侧壁贴合(此时容纳袋成为了离心容器) 后,第一动力机构迅速带动空心驱动杆竖直向上移动,此时,盛装件在支撑件(滑动座、压簧和支撑杆)的作用下迅速竖直向上转动,容纳袋内的茶球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轻松完成第二次的解包与松块。茶球通过两次的解包与松块后,茶球能够在容纳袋内全部散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务川自治县雾青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务川自治县雾青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48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黑茶粗加工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白茶快速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