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及中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5515.9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3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江天明;张超;张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12 | 分类号: | H04W72/12 |
代理公司: | 11243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伟;张博<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包 时延参数 回传 承载 上行数据 空口资源使用 通信技术领域 计时器超时 计时器 回传信道 接收终端 时延特性 中继设备 上行 发送 分组 评估 | ||
1.一种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中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的数据包,并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特性设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所述时延参数至少包括第一时延参数和第二时延参数,所述第一时延参数对应的数据包可延时的时长小于所述第二时延参数对应的数据包可延时的时长;
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并开启计时器;
将所述数据包按照其对应的时延参数进行分组,第一组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均为所述第一时延参数,第二组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均为所述第二时延参数,立即回传所述第一组数据包;将所述第二组数据包的总大小与所述可承载容量进行比较,在所述总大小不小于所述可承载容量时,回传大小为所述可承载容量的第二组数据包;或在所述计时器超时后,回传所述第二组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特性设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包括:
在判断所述数据包为时延敏感型数据包时,将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设置为第一时延参数,在判断所述数据包为非时延敏感型数据包时,将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设置为第二时延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中的cause值判断所述数据包的时延特性,在该cause值为“mo-ExceptionData”时,判断所述数据包为时延敏感型数据包;在该cause值为其他值时,判断所述数据包为非时延敏感型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包括:
按照预设周期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或者在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后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计时器未超时或所述总大小小于所述可承载容量时,不回传所述第二组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延参数对应的数据包可延时的时长为0。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行数据回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为物联网终端。
8.一种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的数据包,并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特性设置所述数据包的时延参数,所述时延参数至少包括第一时延参数和第二时延参数,所述第一时延参数对应的数据包可延时的时长小于所述第二时延参数对应的数据包可延时的时长;
回传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入模块发送的所述数据包及其对应的时延参数,评估回传信道的可承载容量,并将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时延参数及所述可承载容量发送给自适应攒包模块;
所述自适应攒包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时延参数及所述可承载容量后开启计时器,将所述数据包按照其对应的时延参数进行分组,第一组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均为所述第一时延参数,第二组数据包的时延参数均为所述第二时延参数,通知所述回传模块立即发送所述第一组数据包;将所述第二组数据包的总大小与所述可承载容量进行比较,在所述总大小不小于所述可承载容量时,通知所述回传模块发送大小为所述可承载容量的第二组数据包;或在所述计时器超时后,通知所述回传模块发送所述第二组数据包。
9.一种中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上行数据回传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上行数据回传方法中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551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