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救援式窘井井盖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7042.6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7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中阳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321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援 井井盖 井主体 洪涝灾害 连接绳 浮起 漂浮 洪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援式窘井井盖,包括窘井主体与救援圈两大部分,所述窘井主体中间设有窘井井盖,周边通过连接绳与救援圈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功能性、实用性更强,在发生洪水或者洪涝灾害时,救援圈能够随着水的深度浮起,当有人员被冲走时,受灾人员可以拉住周围漂浮的救援圈,来达到求生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共设施领域,尤其是一种救援式窘井井盖。
背景技术
传统的窘井井盖功能单一,时间久了还会经常出现损坏的想象,当发生洪涝灾害时,损坏的窘井井盖在水下,行人及车辆都看不见,将会给他们造成危险,而当洪涝灾害非常严重时,还会有一些人都洪水冲走,在冲走的过程中因无救援物,而产生丢失生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援式窘井井盖,以解决上述背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救援式窘井井盖中,包括窘井主体;窘井井盖;救援圈;连接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窘井主体中间设有窘井井盖,周边通过连接绳与救援圈相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救援式窘井井盖中,所述的窘井主体为圆形形态,中间设有圆形孔洞,圆形孔洞旁侧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中间设有凹型槽,凹型槽内设有若干圆形孔;所述环形凸起与窘井主体设有三角形固定支柱。
在上述的一种救援式窘井井盖中,所述的窘井井盖为圆形形态。
在上述的一种救援式窘井井盖中,所述的救援圈的形态与环形凸起中间设有凹型槽形态相同,并且能够锲合于凹型槽之内。
在上述的一种救援式窘井井盖中,所述的救援圈底面设有若干绳索固定孔。
在上述的一种救援式窘井井盖中,所述的连接绳一端固定于救援圈底面的若干绳索固定孔,另一端打成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效收益是:本发明的功能性、实用性更强,当毁坏的窘井井盖在路上被洪水淹没时,救援圈会漂浮在水面之上,随着水的深度而浮起,以此来提示来往的行人及车辆,周围危险;当洪涝灾害严重导致有人被冲到洪水中时,受灾人可以随手抓住救援圈,以此来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漂浮时立体示意图。
在图中:窘井主体(1);窘井井盖(2);救援圈(3);连接绳(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框架内的任意等同结构替换,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附图1、附图2,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救援式窘井井盖,包括窘井主体(1);窘井井盖(2);救援圈(3);连接绳(4);所述窘井主体(1)中间设有窘井井盖(2),周边通过连接绳(4)与救援圈(3)相连接。
所述的窘井主体(1)为圆形形态,中间设有圆形孔洞,圆形孔洞旁侧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中间设有凹型槽,凹型槽内设有若干圆形孔;所述环形凸起与窘井主体(1)设有三角形固定支柱。
所述的窘井井盖(2)为圆形形态。
所述的救援圈(3)的形态与环形凸起中间设有凹型槽形态相同,并且能够锲合于凹型槽之内。
所述的救援圈(3)底面设有若干绳索固定孔。
所述的连接绳(4)一端固定于救援圈(3)底面的若干绳索固定孔,另一端打成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中阳,未经张中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70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