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易回弹聚酰胺热熔胶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57942.0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16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赵红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东鑫天鼎热熔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7/06 | 分类号: | C09J177/06;C09J11/08;C09J11/04;C09J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诸炳彬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弹 聚酰胺 热熔胶 配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易回弹聚酰胺热熔胶的配方,包括如下质量份组分:聚酰胺树脂35‑46份;聚醚酯纤维10‑15份;填料18‑25份;松香树脂8‑12份;偶联剂2‑3份;抗氧剂1‑2份。聚醚酯纤维由聚醚酯弹性体纺制而成,聚醚酯弹性体以结晶性高、熔点高的聚酯链段作为硬段,以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的无定型聚醚为软段共聚而成的嵌段共聚物,硬段区域为软段区域提供了热可逆的物理交联,赋予了良好的热塑性,软硬段之间以化学键相连,其具有较好的弹性回复率和弹性稳定性。将聚醚酯纤维共混入聚酰胺热熔胶中对其改性,可使得聚酰胺热熔胶具有更好的回弹性,使用改性后聚酰胺热熔胶粘接的衬布等在受压弯折后可快速恢复形变,从而保持服装、鞋、帽的形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熔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易回弹聚酰胺热熔胶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热熔胶的制备方法,由二元酸直接与二元胺进行共聚聚合,再经改性、粉碎制得。聚酰胺热熔胶的生产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原料易得,成本低,操作控制方便、准确,保证了稳定的产品质量,产品粘接性能优良,既可大规模生产,也可小批量生产,灵活方便,易于推广应用。
聚酰胺热熔胶广泛用于服装、鞋、帽的生产,部分服装鞋帽需要具有挺括、丰满的外观,作为衬布粘接用的热熔胶,需要有较好的回弹性,在服装、鞋、帽等受到挤压等冲击后,仍可帮助其恢复形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回弹聚酰胺热熔胶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其具有良好的回弹力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易回弹聚酰胺热熔胶的配方,包括如下质量份组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醚酯纤维由聚醚酯弹性体纺制而成,聚醚酯弹性体以结晶性高、熔点高的聚酯链段作为硬段,以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的无定型聚醚为软段共聚而成的嵌段共聚物,硬段区域为软段区域提供了热可逆的物理交联,赋予了良好的热塑性,软硬段之间以化学键相连,其具有较好的弹性回复率和弹性稳定性。将聚醚酯纤维共混入聚酰胺热熔胶中对其改性,可使得聚酰胺热熔胶具有更好的回弹性,使用改性后聚酰胺热熔胶粘接的衬布等在受压弯折后可快速恢复形变,从而保持服装、鞋、帽的形态。填料主要是降低成本,减少热熔胶固化时的收缩性,改变结晶速度,防止透胶,提高热熔胶的耐热性。偶联剂加强聚酰胺树脂与聚醚酯纤维的结合,同时能改善填料在树脂中的分散性及粘合力,加强热熔胶对粘接面的浸润能力,并提高粘接强度、耐水、耐气候等性能。当热熔胶聚合物熔融粘度大时,松香树脂可以增加热熔胶对基材的润湿性、接合力,降低聚合物熔融粘度,从而提高粘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聚醚酯纤维为由高结晶性硬链段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和软链段聚丁二醇醚构成的嵌段共聚物,所述硬段链的质量分数为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结晶性硬链段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和软链段聚丁二醇醚构成的聚醚酯纤维具有较好的回弹性,且当高结晶性硬链段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质量分数占40%时,聚醚酯纤维的回弹性和断裂伸长率较好,从而共混改性的聚酰胺热熔胶具有更好的恢复弹性形变的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聚酰胺树脂为二元酸和二元胺的缩聚聚合物,所述二元酸包括二聚亚麻酸和癸二酸,所述二元胺包括乙二胺和己二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酰胺树脂是聚酰胺热熔胶的基体树脂,分子中具有—CONH结构的缩聚型高分子化合物。采用二聚亚麻酸和癸二酸以及乙二胺和己二胺为原料缩聚而成的聚酰胺,具有较高的熔点。
进一步的,所述二聚亚麻酸和癸二酸的摩尔比为1:0.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比例的二聚亚油酸和癸二酸满足反应需要。
进一步的,所述乙二胺和己二胺的摩尔比例为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东鑫天鼎热熔胶有限公司,未经启东鑫天鼎热熔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79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