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吊装就位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9806.5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0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申杰;路希鑫;孙强;潘翔;史庆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陈向敏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模型 钢结构 钢结构吊装 主体结构 就位 动画仿真 施工图纸 创建 主体结构模型 三维可视化 技术信息 现场施工 专家论证 标高 整合 轴网 施工 漫游 三维 图纸 共享 检测 应用 | ||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吊装就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依据设计图纸分别在Autodesk Revit、Tekla中创建具有相同的标高轴网系统;
步骤2.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在Autodesk Revit中创建主体结构三维模型;
步骤3.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在Tekla中创建钢结构三维模型;
步骤4.应用BIM技术信息数据之间的共享功能,将Tekla创建的钢结构三维模型导入至Autodesk Revit中与主体结构三维模型进行整合,然后进行三维漫游检测,确定钢结构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精确对接;
步骤5.分别将主体结构模型和钢结构模型导入Navisworks中进行钢结构吊装就位的动画仿真模拟;
步骤6.进行专家论证该动画仿真模拟方案的可行性;
步骤7.进行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和现场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吊装就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先在Tekla中建立轴网,然后将Tekla文件利用IFC共通格式档案的汇入与导出功能导出,并将其导入Autodesk Revit中识别,根据识别后的点确定Autodesk Revit中的原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吊装就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和步骤3中,所述创建三维模型在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创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吊装就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BIM技术信息数据共享和模型链接整合,包括所有BIM技术软件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和模型链接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吊装就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Tekla输出钢结构模型时为IFC格式,通过Revit Import From TeklaTo Revit插件,在Autodesk Revit的附加模块中使用tekla输入功能接收IFC文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吊装就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所述进行动画模拟,不单指在Navisworks软件中进行动画模拟,是指BIM技术中所有能进行动画模拟的软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980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