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间自重构机器人肘转细胞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9885.X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1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戴野;张瀚博;张惠兵;魏文强;于新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10 | 分类号: | B25J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基座 上旋转壳体 下旋转壳体 自重构机器人 螺栓 紧固螺母 连接转盘 旋转轴 啮合 航空航天领域 蜗杆带动蜗轮 细胞 电机安装 连接端面 连接轴套 蜗杆旋转 蜗轮蜗杆 盖板 齿轮 传动 上盖 蜗杆 蜗轮 预紧 轴套 转动 电机 并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自重构机器人肘转细胞,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由上旋转壳体,下旋转壳体,盖板,蜗轮蜗杆,轴套,支撑基座,基座上盖,连接端面,连接转盘,紧固螺母,电机,螺栓等组成。蜗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轴套并固定在支撑基座上,支撑基座通过螺栓与上旋转壳体相连,并固定在上旋转壳体中,蜗轮与旋转轴的一端通过键相连,固定在支撑基座中,旋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转盘与下旋转壳体相连,并用紧固螺母预紧。电机安装在支撑基座上,可以通过一对啮合的齿轮进行传动,进而带动蜗杆旋转,蜗杆带动蜗轮旋转,同时带动下旋转壳体不同角度的转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自重构机器人肘转细胞,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是近年来机器人研究领域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当前机器人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对机器人的功能和环境适应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机器人在复杂的环境下很难进行工作,为适应复杂环境,机器人开始向模块化的方向发展。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由若干个可任意组合的单元模块组成,各个单元模块具备统一的连接端面,通过将不同功能的模块相互连接,从而实现不同的运动方式和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自重构机器人肘转细胞,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空间自重构机器人肘转细胞由上旋转壳体,下旋转壳体,盖板,蜗轮蜗杆,轴套,支撑基座,基座上盖,连接端面,连接转盘,紧固螺母,电机,螺栓等组成。蜗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轴套并固定在支撑基座上,支撑基座通过螺栓与上旋转壳体相连,并固定在上旋转壳体中,蜗轮与旋转轴的一端通过键相连,固定在支撑基座中,旋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转盘与下旋转壳体相连,并用紧固螺母预紧。电机安装在支撑基座上,可以通过一对啮合的齿轮进行传动,进而带动蜗杆旋转,蜗杆带动蜗轮旋转,同时带动下旋转壳体不同角度的转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机构可以连接不同功能的机器人模块,带动不同机器人模块多角度的转动,提高了自重构机器人运动的灵活性。
2.本机构采用蜗轮蜗杆进行传动,具有良好的自锁性,保证了模块在工作的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本机构实用性好,可靠性高,适应多种复杂的工作环境,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机构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一种空间自重构机器人肘转细胞整体示意图
附图2:一种空间自重构机器人肘转细胞上旋转壳体示意图
附图3:一种空间自重构机器人肘转细胞下旋转壳体示意图
附图4:一种空间自重构机器人肘转细胞转动示意图
附图5: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肘转细胞和连接模块组成的机械手臂示意图
图中:1连接端面,2连接螺栓,3盖板,4螺钉,5上旋转壳体,6下旋转壳体,7电机,8支撑基座,9基座螺栓,10轴套,11蜗杆,12蜗轮,13旋转轴,14大齿轮,15小齿轮,16基座上盖,17连接转盘,18转盘螺栓,19紧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零部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98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