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60250.1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5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姚立忱;郭猛;周衡;张全;张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正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6 | 分类号: | C02F1/56;C02F101/34;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煤气化 含酚废 水中 cod 絮凝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絮凝剂由醛基类物质、聚烷基醚类物质、无机絮凝剂、反应引发剂在温度20‑70℃,反应时间0.5‑4小时条件下合成;反应组分按重量比为:醛基类物质15‑40%、聚烷基醚类物质25‑45%、无机絮凝剂20‑50%、反应引发剂3‑5%、余量为去离子水。该絮凝剂沉降速度快;较传统的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等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好,用量少,且无毒害性。煤气化含酚废水经投加本发明絮凝剂后无需再进行深度处理即可达标直接排放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技术领域是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去除,具体是一种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 COD的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煤气化含酚废水中所含污染物成分比较复杂,除了无机污染物铵盐、硫化物、氰化物、氟化物等,还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除酚类化合物,另外还包括脂肪族化合物、多环芳烃和含氮、硫、氧的杂环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主要有苯酚、甲酚、二甲酚及其同系物等,多环芳烃包括萘、蒽、菲、α-苯并芘等,杂环化合物包括吡啶、喹啉、吲哚、氮杂联苯等。该类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酚类化合物和苯类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环状分子结构,其分子的芳香环较为稳定,并且酚类化合物在氧气等多种氧化剂的作用下,羟基基团较易被取代从而转化为醌类等显棕色的化合物。在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中,煤气化含酚废水中的有机物不能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完全去除掉,经生化处理后残余有机物浓度也远远超过排放标准,不能直接排放,只能进一步深度处理。
目前,很多煤气化含酚废水的处理都以生化为主,然后辅以后段深度处理达到排放或回用,如神华集团、兖矿集团、峰煤集团等众多的煤化工企业,煤气化含酚废水处理大部分采用如下工艺流程:
预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絮凝沉降→深度处理→排放或回用
煤气化含酚废水经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出水通常是投加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 PFS等絮凝剂进行絮凝沉降处理,但是处理效果都不理想,无法直接达到排放或者是回用要求,必须通过催化氧化或膜分离等其他工艺途径作为深度处理将其绝大部分去除,以满足排放或回用要求;但是无论催化氧化或膜分离的工艺,固定投资数额均较为巨大,并且运行和设备维护成本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明显优于常规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的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以有效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原水或生化处理后出水COD,达到直接排放标准。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去除煤气化含酚废水中COD的絮凝剂,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活性反应物醛基类物质和聚烷基醚类物质置于反应容器中,搅拌直至混合调配均匀,控制温度至20-70℃保温 0.5-4小时,获得第一反应组分;将无机絮凝剂完全溶于去离子水中后投加至第一反应组分中,搅拌均匀;匀速加入反应引发剂,投加时间为15-30分钟;维持温度在20-70℃,保温 0.5-4小时;当反应完全后,停止保温,并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通过过滤即得到产品;
其中,醛基类物质、聚烷基醚类物质、无机絮凝剂、反应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配比为:
所述的无机絮凝剂为固体硫酸铝、硫酸镁、硫酸亚铁、三氯化铁、三氯化铝、聚合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固体无机絮凝剂粒度为20至200目之间。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醛基类物质优选为葡萄糖、甲醛、乙醛、戊二醛中一种或多种;优选同时含有醛基及羟基基团的葡萄糖,并且葡萄糖在市场上价廉易得,作为工业上的生产原料具有较大的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聚烷基醚类物质优选为聚二氯乙基醚四甲基乙二胺、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二胺、聚环氧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正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正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02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