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胎头旋转器械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0835.3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3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44 | 分类号: | A61B17/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军 |
地址: | 2130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握持机构 硅胶套 牵拉机构 胎头 充气接头 关节基座 缓冲装置 牵拉基座 旋转机构 旋转器械 牵拉部 驱动轴 软轴 关节 外部充气装置 动力系统 铰链连接 胎头方位 中空结构 中空内腔 握持杆 中空的 负压 | ||
1.一种胎头旋转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牵拉机构(1)、旋转机构(2)、动力系统(3)、握持机构(5)和缓冲装置(9),所述牵拉机构(1)包括牵拉基座(10)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牵拉基座(10)上的若干关节基座(40),所述关节基座(40)上通过铰链连接设置若干关节(41),所述关节(41)的前后侧分别设有前牵拉部(42)和后牵拉部(43),所述前牵拉部(42)和后牵拉部(43)分别通过牵拉引线(30)与动力系统(3)中设置的牵拉系统(31)连接;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软轴(20),软轴(20)的一端与动力系统(3)中设置的旋转驱动电机(32)连接;所述牵拉基座(10)的底部设有驱动轴(100),软轴(20)的另一端与驱动轴(100)连接;所述握持机构(5)包括中空的握持杆(50),握持杆(50)上方固定设有支承座(51),所述支承座(51)中部设有通孔,通孔中设有轴承(511),牵拉基座(10)的驱动轴(100)安装在轴承(511)中,软轴(20)穿过所述通孔与驱动轴(100)连接;所述缓冲装置(9)为套设在牵拉机构(1)外侧以及握持机构(5)上部外侧的硅胶套(91),硅胶套(91)为中空结构,在位于握持机构(5)处的硅胶套(91)外表面设有充气接头(910),充气接头(910)分别与硅胶套(91)的中空内腔以及外部充气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胎头旋转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基座(10)上设有四根关节基座(40),所述四根关节基座(40)在牵拉基座(10)上平行设置;或者,所述牵拉基座(10)上设有四根平行设置的关节基座(40),并且牵拉基座(10)的一端向外伸展,在所述向外伸展的牵拉基座(10)端部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五个关节基座(40),所述关节基座(40)上通过铰链连接设置若干关节(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胎头旋转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牵拉部(42)/后牵拉部(43)为固定设置在关节(41)上的片状挂耳,所述挂耳中设有用于系扣牵拉引线(30)的圆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胎头旋转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杆(50)的底部为圆环形结构,握持杆(50)的顶部为长方形环状结构,所述长方形环状结构的顶部外围设有固定法兰边,所述支承座(51)安装在所述固定法兰边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胎头旋转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51)上还设有供牵拉引线(30)聚拢并穿过的引线孔(3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胎头旋转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51)下方固定设置软轴支承软管(201),所述软轴支承软管(201)一端的顶部开口与支承座(51)上安装轴承(511)的通孔对应,软轴(20)穿过并支承在所述软轴支承软管(201)中,软轴支承软管(201)的另一端穿出握持杆(50)后延伸设置至动力系统(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胎头旋转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杆(50)内还设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引导软管(303),所述牵拉引线(30)收拢在引导软管(303)中,引导软管(303)的另一端穿出握持杆(50)后延伸设置至动力系统(3)。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胎头旋转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基座(40)上通过第一铰链(401)连接设置第一关节(411),第一关节(411)上方通过第二铰链(402)连接设置第二关节(412),第二关节(412)上方通过第三铰链(403)连接设置第三关节(413);所述第一关节(411)、第二关节(412)、第三关节(413)上分别设置第一前牵拉部(421)和第一后牵拉部(431)、第二前牵拉部(422)和第二后牵拉部(432)以及第三前牵拉部(423)和第三后牵拉部(433),所述第一前牵拉部(421)和第一后牵拉部(431)、第二前牵拉部(422)和第二后牵拉部(432)以及第三前牵拉部(423)和第三后牵拉部(433)分别通过牵拉引线(30)与动力系统(3)中设置的牵拉系统(3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083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妇产科用刮宫装置
- 下一篇:一种股骨髓内钉开口导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