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缓冲功能的电磁阀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1206.2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3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林会明;杨国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惠民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F15B15/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朱少华 |
地址: | 223200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控阀 缓冲功能 单控阀 气缸 电磁阀 输出气流 缓冲 换向 电磁阀技术领域 缓冲位置 缓冲需求 连续可调 气缸行程 气流流动 运行过程 控制阀 全行程 右线圈 左线圈 阀体 气路 限流 减速 体内 | ||
本发明涉及电磁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缓冲功能的电磁阀。本发明包括阀体、双控阀左线圈、双控阀右线圈,双控阀杆、单控阀线圈和单控阀杆,在一个阀体内安装一个双控阀杆和一个单控阀杆,其中双控阀杆控制输出气流的换向,单控阀杆在是在气流流动的过程中进行限流,以实现在气缸运行过程中通过限制输出气流的流量而使气缸减速达到缓冲的目的。本发明在电磁阀实现换向的基础上,增加了缓冲功能,其结构简单,可在气缸全行程的任意位置实现缓冲功能,且缓冲的行程也连续可调,降低了对气缸行程及缓冲位置的要求,是对气缸有缓冲需求气路的理想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缓冲功能的电磁阀。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用气缸驱动门扇的气动车门结构中,均采用在气缸两个行程的末端设计缓冲结构,以防止车门门扇在开或关到位时发生冲击。该方案中气缸的缓冲位置固定且缓冲行程较短,对于不同开度的车门,要想达到理想的缓冲效果需定制配套行程的气缸,位置变化较大的车门在调试时有一定的困难;现有气路系统中的电磁阀只有控制气缸的换向功能,没有缓冲功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结构的电磁阀,保持原有的控制气缸的换向功能,又增加了控制气缸缓冲的功能,其设计结构新颖,性能可靠,缓冲调节范围大,是气动车门的理想控制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究并发明了一种带缓冲功能的电磁阀,在一个阀体内安装一个双控阀杆和一个单控阀杆,其中双控阀杆控制输出气流的换向,单控阀杆在是在气流流动的过程中进行限流,以实现在气缸运行过程中通过限制输出气流的流量而使气缸减速达到缓冲的目的。
针对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将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缓冲功能的电磁阀,包括阀体、双控阀左线圈、双控阀右线圈、双控阀杆、单控阀线圈、单控阀杆和复位弹簧。
所述阀体内部有一个双控阀杆型腔和一个单控阀杆型腔,双控阀杆型腔和单控阀体型腔通过孔连通,两个型腔内分布有圆周方向的沟槽,用于连通不同的气路接口,所述双控阀杆和单控阀杆分别安装于双控阀杆型腔和单控阀杆型腔内,单控阀杆型腔的两个沟槽a和b之间在单控阀杆型腔外部设有连通的限流孔,单控阀杆在单控阀杆型腔内运动,当单控阀杆隔断单控阀杆型腔的两个沟槽a和b时,两个沟槽a和b仅通过限流孔连通,但是流量减少,使缸减速达到缓冲的目的。
所述阀体外部与双控阀杆型腔及单控阀杆型腔相通的有P口、A口、B口、R口、S口,用于气流的输入和输出,P口为电磁阀气流输入口,A口和B口分别连通气缸活塞的两侧,A口与单控阀杆型腔相通,B口与双控阀杆型腔相通;当A口向气缸活塞的一侧输入气流时,气缸活塞的另一侧气流经阀体的B口从R口排出;当B口向气缸活塞的一侧输入气流时,气缸活塞的另一侧气流经阀体的A口从S口排出。
所述双控阀左线圈、双控阀右线圈安装在双控杆型腔的两侧,用于控制双控阀杆的运动,线圈断电后,双控阀杆位置不变;单控阀线圈安装在单控阀杆型腔的一侧,用于控制单控阀杆向另一侧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双控阀杆和单控阀杆圆周方向的沟槽里分别装有密封圈,用于分隔气流。
进一步的,所述单控阀杆的另一侧装有单控阀后盖,单控阀后盖内装有复位弹簧。
具体的,当单控阀线圈通电时,单控阀杆向另一侧运动,单控阀杆型腔的两个沟槽a和b被阀杆密封圈隔断,气流经限流孔流出,缓冲开始;当单控阀线圈断电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单控阀杆复位,单控阀杆型腔的两个沟槽连通,缓冲结束。
进一步的,所述限流孔有可调和不可调两种状态。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电磁阀实现换向的基础上,增加了缓冲功能,其结构简单,可在气缸全行程的任意位置实现缓冲功能,且缓冲的行程也连续可调,降低了对气缸行程及缓冲位置的要求,是对气缸有缓冲需求气路的理想控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惠民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惠民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12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