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补偿式呼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2395.5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3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林茂先;钱昌伟;钱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恒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7/02 | 分类号: | A62B7/02;A62B9/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黄少波;奚华保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气单向阀 连通 补偿式 呼气口 罩体 呼气单向阀 弹性气囊 呼吸装置 罩体内腔 面罩 出气管 出气口 进气管 吸气管 进气口 进气口连接 补偿气囊 冲击作用 换气效率 内部连通 罩体表面 自动补偿 多状态 固定头 舒适度 气囊 人脸 对称 呼吸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偿式呼吸装置,包括面罩和补偿气囊;所述面罩包括罩体,以及连接于罩体上的固定头戴;所述罩体的中部设有吸气单向阀,所述吸气单向阀的进气口连接有吸气管,吸气单向阀的出气口连通罩体内腔;所述罩体表面于所述吸气单向阀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呼气口,所述呼气口处安装有呼气单向阀,所述呼气单向阀的进气口连通罩体内腔,吸气单向阀的出气口通过呼气口连通大气;所述补偿式气囊包括弹性气囊,以及与弹性气囊内部连通的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连通大气,所述出气管与吸气管连接;本发明可以对人体多状态下的呼吸量自动补偿,并且换气效率更高,减缓气流对人脸的冲击作用,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呼吸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补偿式呼吸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面罩作为运动训练的辅助设备被广泛应用,由于人体在静息、低强度运动、中强度运动、高强度运动等不同状态下的呼吸方式存在差异,对呼吸面罩的气体更换有着不同的要求;而现有的呼吸面罩进出气方式单一,无法通过同一面罩适应人体不同状态下的呼吸需求,同时现有呼吸面罩的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往往只通过单一的气口实现,人体在呼气时不能快速的排出面罩内的气体,而且进入呼吸面罩内的气流速度过快,直接冲击人脸,会造成人体呼吸的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补偿式呼吸装置,可以对人体多状态下的呼吸量自动补偿,并且换气效率更高,减缓气流对人脸的冲击作用,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为此本发明设计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补偿式呼吸装置,包括面罩和补偿气囊;所述面罩包括罩体,以及连接于罩体上的固定头戴;所述罩体的中部设有吸气单向阀,所述吸气单向阀的进气口连接有吸气管,吸气单向阀的出气口连通罩体内腔;所述罩体表面于所述吸气单向阀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呼气口,所述呼气口处安装有呼气单向阀,所述呼气单向阀的进气口连通罩体内腔,吸气单向阀的出气口通过呼气口连通大气;所述补偿式气囊包括弹性气囊,以及与弹性气囊内部连通的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连通大气,所述出气管与吸气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弹性气囊的顶端开口并通过橡胶塞封堵,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均固定于橡胶塞上并贯穿橡胶塞伸入弹性气囊的内部。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伸入弹性气囊内部2/3的深度。
进一步,所述罩体采用硅胶材质。
进一步,所述吸气管为固定于罩体下方的医用软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呼吸装置由面罩和补偿气囊两部分构成,补偿气囊采用弹性材质,在抽出部分低压气体后,补偿气囊能自由伸缩和恢复初始形态,通过补偿气囊可以降低进入面罩的气体的流速,以减缓气体对人脸的直接冲击作用,在人体吸气后补偿气囊能够及时补偿上一次的吸气量;面罩上设置一个吸气单向阀及两个呼气单向阀,从而实现人体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分开,帮助人体在呼气时能快速排出面罩内的气体,提供给使用者更加自由的呼吸环境。本发明满足了人体在静息、低强度运动、中强度运动、高强度运动等多状态下的呼吸需求,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补偿式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罩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出气管;2-橡胶塞;3-进气管;4-弹性气囊;5-固定头戴;6-罩体;7-呼气单向阀;8-吸气单向阀;9-吸气管、10-面罩、11-补偿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补偿式呼吸装置,包括面罩10和补偿气囊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恒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恒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23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