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温纤维基水泥触变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3200.9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9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峰;张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雪峰 |
主分类号: | C04B24/14 | 分类号: | C04B24/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朱亲林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变剂 纤维基 耐温 水泥 冰晶 硅纤维 再利用 竹纤维 制备 细胞壁 制备技术领域 纳米纤维束 磷脂 石磨 触变性能 二氧化硅 负载纳米 耐温性能 尿素溶液 微纤维丝 液氮处理 滑动 研磨 臭鸡蛋 多羟基 发酵液 结合力 纳米级 纤维束 共混 竹篾 浸泡 破裂 纤维 转入 细胞 削弱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温纤维基水泥触变剂的制备方法,属于触变剂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以竹篾为原料,用尿素溶液浸泡,削弱纤维间结合力,促进微纤维丝层滑动,再利用液氮处理,使竹纤维细胞中形成冰晶,再将其转入石磨研磨,使细胞壁中的冰晶受到压力作用而破裂,使竹纤维分离成纳米级的纤维束,再利用纳米纤维束的多羟基特性,负载纳米二氧化硅,得到载硅纤维束,并将载硅纤维束和臭鸡蛋、磷脂发酵液共混反应,最终制得耐温纤维基水泥触变剂,本发明制得的水泥触变剂触变性能极佳,且耐温性能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温纤维基水泥触变剂的制备方法,属于触变剂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触变剂是近几年来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的水泥混凝土外加剂,添加此外加剂的目的在于增加水泥胶凝材料的粘聚性和粘结力,减少材料组分的分离率,提高匀质性和硬化产品的性能。触变性水泥浆体系主要由水泥和触变剂组成,制备触变水泥的关键是触变剂的选择及合理使用。触变剂的作用机理为:触变剂在水泥浆体或混凝土中能够形成网络结构,当体系受到剪切力时,所形成的网络结构被破坏,体系恢复流动性,黏度降低;当剪切力停止时,体系重新形成网络结构,黏度增加。
通常在预应力灌浆,自流平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水下不离散混凝土等大流动度体系中加入触变剂,一方面是利用其提高混凝土的流变性,降低混凝土搅拌阶段的粘度;另一方面利用其提高系统的屈服应力,从而提高减水剂在水泥基体系中的极限掺量,解决因减水剂过量造成的离析泌水问题。
常用的触变剂有,纤维素水溶性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类,生物胶,葡萄糖或蔗糖等高聚物,其中以纤维素醚、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黄原胶、温轮胶等的应用最多,但目前已有的这些触变剂存在掺量高,触变性能一般,触变性不够强,从而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对温度敏感;常温下触变性较好,但随着温度的升高,触变性明显下降;综合性能欠佳。
因此,发明一种触变性好,对温度不敏感,在高温下依然具有良好触变性的水泥触变剂具有积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常见的触变剂存在掺量高,触变性能一般,触变性不够强,从而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对温度敏感,常温下触变性较好,但随着温度的升高,触变性明显下降,综合性能欠佳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耐温纤维基水泥触变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耐温纤维基水泥触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
(1)称取新鲜竹篾放入组织粉碎机中粉碎成长度为5~10mm的竹篾碎片,将竹篾碎片放入烘箱中,干燥,得到干燥竹篾碎片,将干燥竹篾碎片和质量分数为35%的尿素溶液混合置于烧杯中,浸泡;
(2)待上述浸泡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滤渣,将所得滤渣用液氮冷却处理20~30min,冷冻结束后立即取出,将其平铺于石磨磨盘上,研磨5~10min,收集研磨所得物料,用无水乙醇冲洗30~40min,再将冲洗后的物料放入烘箱,在105~110℃下干燥1~2h,得到多羟基纤维;
(3)将多羟基纤维和硅酸钠溶液混合,用搅拌机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悬浮液,再用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调节混合悬浮液pH至5.5~6.0,提高搅拌转速至300~400r/min,继续搅拌反应30~40min,得到反应物;
(4)将上述反应物移入油浴锅中,加热升温至80~90℃,保温搅拌反应1~2h,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滤饼,待其自然晾干后即得载硅纤维束,备用;
(5)取生鸡蛋敲碎蛋壳,取出内部鸡蛋清和蛋黄,用搅拌器搅拌均匀得到新鲜鸡蛋液,将新鲜鸡蛋液和磷脂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放入陶瓷罐中,再将陶瓷罐敞口放入温室中,静置发臭5~7天,得到发臭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雪峰,未经王雪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32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