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热震骨质瓷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3381.5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0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史茜赟;许玉;张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茜赟 |
主分类号: | C04B35/447 | 分类号: | C04B35/447;C04B35/622;C04B35/6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朱亲林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质瓷 弱酸性 骨粉 骨质瓷坯体 烧结 瓷石 滴加 粘土 聚乙烯吡咯烷酮 正硅酸乙酯 动物骨灰 分散液中 搅拌反应 静置陈化 抗热震性 球磨混合 陶瓷材料 乙醇溶液 注浆成型 分散液 再分散 电炉 白度 过筛 修坯 水球 洗涤 过滤 冷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热震骨质瓷坯,属于陶瓷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研制的抗热震骨质瓷坯是由骨粉、粘土、瓷石烧结而成,先将动物骨灰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球磨混合,过筛,再分散于乙醇溶液中,并调节pH至弱酸性,制得弱酸性分散液,随后将正硅酸乙酯滴加至弱酸性分散液中,待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反应2~4h,过滤,洗涤和干燥,得骨粉;随后将骨粉、粘土、瓷石和水球磨混合,依次经静置陈化,注浆成型和干燥修坯,得骨质瓷坯体;再将骨质瓷坯体于电炉中烧结,冷却,即得抗热震骨质瓷坯。本发明所得抗热震骨质瓷坯具有优异的抗热震性和白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热震骨质瓷坯,属于陶瓷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骨质瓷是一种高档瓷,它因白度高、透明度好、瓷质细腻、釉面光亮平整的瓷器,素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称。骨质瓷是一种以动物骨灰为主,同时加入部分粘土、长石、石英等矿物原料,采用高温素烧、低温釉烧二次烧成工艺烧制的软质瓷。瓷坯物相组成主要是磷酸三钙、钙长石及一定含量的玻璃相。骨质瓷茶具,咖啡具家庭套具已成为各大小公司和富裕家庭的理想用具,更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骨质瓷已经成为高档瓷消费的主导。骨质瓷虽然高贵,但其热稳定性远不如传统的滑石质日用细瓷等。热稳定性是指材料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而不致破坏的能力,又称抗热震性,是陶瓷制品质量高低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通常日用细瓷对热稳定性的要求是制品水中交换温差达到200℃以上,而目前我国实际生产的骨质瓷制品水中交换温差多在140℃以下,即便是优质的骨质瓷水中交换的温差也只有160℃。影响骨质瓷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原料配比的影响。(2)石英粒度的影响。(3)瓷体显微结构的影响。(4)坯釉适应性的影响。众所周知,骨质瓷釉料一般是透明体,不但具有较好的光泽和一定的硬度,而且还可以提高制品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而影响骨质瓷釉料的好坏,提高传统骨质瓷素坯的综合性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传统的骨质瓷还存在抗热震性和白度不佳的问题,因此还需对其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骨质瓷抗热震性和白度不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抗热震骨质瓷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热震骨质瓷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40~60份骨粉,20~25份粘土,20~25份瓷石,
所述骨粉制备过程为:
(1)将动物骨灰与聚乙烯吡咯烷酮按质量比为3:1~5:1混合球磨,过筛,得球磨料,再将所得球磨料和乙醇溶液混合后超声分散,得分散液,调节分散液pH至6.0~6.2,得弱酸性分散液;
(2)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80~100份弱酸性分散液,30~40份正硅酸乙酯,于搅拌状态下,将正硅酸乙酯逐滴滴加至弱酸性分散液中,待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反应2~4h,过滤,洗涤和干燥,得骨粉;
所述瓷石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复配而成:40~50份球形硼酸锌,20~30份云母粉;
所述抗热震骨质瓷坯的制备过程为:
(3)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40~60份骨粉,20~25份粘土,20~25份瓷石,20~30份水,球磨混合后,依次经静置陈化,注浆成型和干燥修坯,得骨质瓷坯体;
(4)将骨质瓷坯体于电炉中烧结,冷却,即得抗热震骨质瓷坯。
所述粘土为高岭土和硅藻土按质量比为5:1~8:1复配而成;所述高岭土规格为325~800目;所述硅藻土规格为200~325目。
步骤(1)所述动物骨灰为牛骨灰、猪骨灰、羊骨灰或马骨灰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球形硼酸锌规格为600~800目。
所述云母粉规格为600~8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茜赟,未经史茜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33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