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63612.2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7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梁卫泉;陈曦;李爱根;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卫泉 |
主分类号: | H01M4/139 | 分类号: | H01M4/139;H01M4/04;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虹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08 | 代理人: | 苗奎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锂电池生产工艺,该工艺使用锂电池极板刷耳机,该锂电池刷耳机包括第一刷杆、第二刷杆、支架、除尘机构和驱动机构;第一刷杆和第二刷杆转动安装在支架的两侧;支架一端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一端铰接着第一刷杆的中部;驱动机构的另一端铰接着第二刷杆的中部;驱动机构用于控制第一刷杆和第二刷杆的夹角度;第一刷杆和第二刷杆底部均设有除尘机构;第一刷杆和第二刷杆端头都设有清扫单元,清扫单元能够从极板中部向极板外侧刷除极耳上的灰尘;在极板刷除的过程中驱动机构主要用于改变第一刷杆和第二刷杆之间的夹角,使得在刷除过程中,毛刷板产生摆动,对极板的清理更加充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锂电池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在锂电池极片生产(模切、分切)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粉尘,如果粉尘在卷绕前不能全部去除,被带入电池卷芯的内部,会刺穿隔膜,导致电池短路,因此粉尘能否完全去除,是决定电池质量的关键因素。
目前极片生产设备上采用毛刷去除粉尘,仅适用于全极耳或者极耳在中间的极片,对多极耳的极片,由于极耳处无敷料涂覆,为光箔,材质较软,通过毛刷时,容易造成极耳处的褶皱,从而导致极片报废;而且毛刷为直线型,粉尘会累积到后面的极片上,粉尘累积过多,不仅增加了去除粉尘的难度,而且容易划伤极片。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极片去粉尘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6210706275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锂电池极片去粉尘装置,包括包括极片以及设置在极片上下侧的上毛刷、下毛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毛刷、下毛刷在极片上下侧的位置相适配,上毛刷、下毛刷的形状相同,均由毛刷杆Ⅰ、毛刷杆Ⅱ、极耳保护装置以及设置在毛刷杆Ⅰ、毛刷杆Ⅱ内侧的刷毛构成,所述的毛刷杆Ⅰ、毛刷杆Ⅱ之间的夹角为120-150°,极耳保护装置设置在毛刷杆Ⅰ、毛刷杆Ⅱ的外端部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既能够有效去除极片上的粉尘,又能保护极耳不被褶皱。
该技术方案能够去除粉尘的工艺,清理粉尘的运动轨迹是直线形式的,从一端向另一端清理,工作到最后的时候极片另一端的粉尘会越积越多,从而出现清理不干净的现象。去除极耳上的粉尘的时候也是从极耳的一边向另一边清理,会出现极耳的边缘变形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锂电池生产工艺,该工艺使用锂电池极板刷耳机,该锂电池极板刷耳机通过除尘机构中的清扫单元能够从极板中部向极板外侧刷除极耳上的灰尘;在极板刷除的过程中驱动机构主要用于改变第一刷杆和第二刷杆之间的夹角,使得在极板刷除过程中,毛刷板产生摆动,对极板的清理更加充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极生产工艺,该工艺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正、负极固态电池材料混合均匀后加入溶剂,通过真空搅拌机搅拌成浆状;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混合的浆料均匀涂覆在金属箔片上,正极涂在铝箔上,负极涂在铜箔上;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涂布后的极板送入烘烤设备中烘烤,去除水分;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烘干后的极板送入辊压机进行压实;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压实的极板送入分切机,将极板连续纵切成单体电池需要的宽度;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切成的极板送入锂电池极板刷耳机进行除尘;
步骤七:将步骤六中分切好的极板送入下一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卫泉,未经梁卫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36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