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型锂离子电池卷绕张力优化设计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63850.3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6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鞠;刘平伟;符小龙;张家发;李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7;H01M10/0587;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于宝庆;李华 |
地址: | 21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型 锂离子电池 卷绕 张力 优化 设计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方型锂离子电池卷绕张力优化设计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对影响电池厚度的因子进行DOE正交试验设计;(2)每因子取两水平,即低水平和高水平,取电池定容后厚度为响应变量,DOE设计试验方案;(3)根据正负极片宽度、极片与隔膜承受拉力强度、及卷绕最低张力限度条件,设计正负极片初始张力低水平和高水平数值,上下隔膜初始张力低水平和高水平数值;正负极片张力衰减级数低水平和高水平数值,上下隔膜张力衰减级数低水平和高水平数值。采用上述工艺后,本发明的方型锂离子电池卷绕张力优化设计工艺,一方面使电芯具有良好的松紧度,另一方面防止化成后电芯极片变形、褶皱,电池厚度不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方型锂离子电池卷绕张力优化设计工艺。
背景技术
方型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芯加工工艺多采用全自动卷绕工艺,相比叠片工艺,卷绕工艺生产效率更高,引入毛刺风险更小,且电芯包覆尺寸管控更精确,电池安全性能更高。卷绕过程中,张力是影响电芯及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卷绕张力,包括正负极片及上下隔膜张力,影响卷绕电芯松紧度、电芯层间距,进而影响电芯内部应力释放,及化成后电芯极片形态、电池厚度。合适的张力设定,可使电芯松紧度最优,化成后电芯极片无变形、褶皱,电池厚度趋近中心值。而不合适的张力设定,张力过小,卷绕电芯较松散,电芯整形较果较差;张力过大,电芯卷绕较紧密,化成后极片厚度反弹与应力释放导致极片变形、褶皱,最终影响电池厚度,导致电池厚度不良。因此,需要优化卷绕张力,一方面使电芯具有良好的松紧度,另一方面防止化成后电芯极片变形、褶皱,电池厚度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得电芯卷绕过程中松紧度良好的方型锂离子电池卷绕张力优化设计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方型锂离子电池卷绕张力优化设计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对影响电池厚度的因子进行DOE正交试验设计;
(2)每因子取两水平,即低水平和高水平,取电池定容后厚度为响应变量,DOE设计试验方案;
(3)根据正负极片宽度、极片与隔膜承受拉力强度、及卷绕最低张力限度条件,设计正负极片初始张力低水平和高水平数值,上下隔膜初始张力低水平和高水平数值;正负极片张力衰减级数低水平和高水平数值,上下隔膜张力衰减级数低水平和高水平数值。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影响电池厚度的因子包括一阶因子和二阶交互作用。
更进一步的,所述一阶因子包括正极片初始张力、上下隔膜初始张力、正极片张力衰减级数、上下隔膜张力衰减级数。
更进一步的,所述二阶交互作用包括正极片初始张力*下隔膜初始张力、正极片初始张力*上隔膜张力衰减级数、正极片初始张力*下隔膜张力衰减级数、上隔膜初始张力*下隔膜张力衰减级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设计正负极片初始张力低水平为250g、高水平为480g,上下隔膜初始张力低水平为140g、高水平为300g;正负极片张力衰减级数低水平为-9g/r、高水平为-2g/r,上下隔膜张力衰减级数低水平为-5g/r、高水平为-2g/r。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设计正极初始张力优化为365g;正极张力衰减级数优化为-5.5g/r;上下隔膜初始张力优化为220g;上下隔膜张力衰减级数优化为-3.5g/r。
更进一步的,负极张力设定为与正极相同。
采用上述工艺后,本发明的方型锂离子电池卷绕张力优化设计工艺,一方面使电芯具有良好的松紧度,另一方面防止化成后电芯极片变形、褶皱,电池厚度不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方型锂离子电池卷绕张力优化设计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38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