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修筑堤坝或截流堵口的双叉头框架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4973.9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5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英;李志平;李志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万闸防汛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247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叉 框体 边框 框架组件 叉头 堤坝 截流 抗洪抢险 交接点 三叉头 堵口 半成品组件 手柄 技术设备 快速组装 框架制作 重物 桁架 钢筋框 存贮 边端 并接 堵水 勾连 入水 搬运 邻近 交接 抢险 延伸 运输 | ||
一种用于修筑堤坝或截流堵口的双叉头框架组件,属于抗洪抢险技术设备领域,若干条边框两两交接成为框架,每两条邻近边框的边端在交接点处向外延伸成为相互交叉的双叉头框架;若干个双叉头框架组件的边框两两相互并接可成为框体;这样将双叉头框架制作半成品组件,可在抗洪抢险现场快速组装成三叉头框体;其每个方向均有三个叉头,投入洪流中后激流能够从框体中流过而不会将框体冲走,无能其以怎样的方向入水都会有一个方向的三叉头插入到水底下或堤坝中,然后其他叉头又可钩住别的钢筋框体构成桁架,进而勾连堵水截流的实体重物,提高抢险效果;框架的每个交接点处有叉头,也可以作为手柄,便于搬运;同时在运输和存贮时不浪费空间。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8月12日、申请号为201610656081.X、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用于修筑堤坝或截流堵口的双叉头网架》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修筑堤坝或抗洪抢险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修筑堤坝或截流堵口的双叉头框架组件。
背景技术
在修筑堤坝、抗洪抢险、河道截流或堤坝堵口工作中,需要填塞砂石、泥土或其它重物。目前,一般采用石块直接填堵,当石块不够时,将砂石或泥土装入砂袋中填入水中堵塞。但是由于洪水较大,水流湍急,小体积的石块或沙袋很快就会被洪水冲走,因堤坝本身就处于危险状态,也很难由车辆或吊车运输大体积的石块或重物,很难对缺口实施有效封堵。
为此,专利申请号2003201097232公布了一种等角锥抗洪墩,该该装置设有支撑墩,可以抗冲击,但是笨重,不便于搬运,实用性不强。
专利申请号2005201118651公布了截流抗洪基石,该基石为正四面体,每个顶点有一个刚环,便于用钢丝连接。该装置比较实用,但操作性不强,如果先连接好,则太笨重,不便于搬运,如果先放入水中再连接,可能来不及连接早就冲走了。
专利申请号2010102937595公布了一种抗洪堵口及河道截流用三脚架封堵笼,该装置由至少两个彼此相连接于横杆的三脚架组成,使用时容易插入水底下,然后抛入砂石等物,避免冲走。该装置能够达到一定效果,但其本身不负重,插入水底下的稳定性不强,效果不理想。
专利申请号2011104415467公布了一种废旧轮胎抢险笼组合堤,该装置是将废旧轮胎由钢筋笼固定做成,抗冲击效果不错,但是笨重,不便于运输抢险。
专利申请号2011201159799公布了抢险用钢筋笼,该装置为组合式三棱柱体,可以现场装砂堵口,但是该装置在流水中稳定性不强。
专利申请号20161000889599公布了一种抗洪抢险用钢筋笼,该钢筋笼采用正四面体结构,易于插入泥土中,有一定的稳定性,并易于运输和现场组装。该专利产品确实能够堵口截流,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比较难以克服的缺陷。1是只有四面体的尖角易于插入泥土,但在洪水中,泥土往往浆化,钢筋笼容易随泥浆流动,仍然不稳定;2这种钢筋笼没有搬运着力点,无论是人工搬运还是机车搬运,在抢险现场不易搬运,造成搬运困难;3三角形网架边框之间采用螺丝固定,在现场紧急组装时需要螺丝、螺帽和扳手,紧急时不易配齐,影响抢险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易于插入水底或堤坝的不易被冲走的具有高强度稳定性的抗洪抢险工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还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支撑、抵住临时堤坝或堵水障碍物的抗洪抢险工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还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吊车起运、装卸,或者便于人工现场搬运的抗洪抢险工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还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商业运输、存贮的可以充分减少空间占用的抗洪抢险工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还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轻量搬运到现场同时又便于现场组装且便于搬运到危险堤坝的抗洪抢险工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万闸防汛器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市万闸防汛器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49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