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5172.4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8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马愈昭;刘文荣;高慧靓;熊兴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0 | 分类号: | G01N1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刘玲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混合 气溶胶 散射特性 光散射 气溶胶粒子 散射 光能量传输 成分混合 传输过程 光子接收 光子位置 光子状态 模拟仿真 初始化 次光 光子 跟踪 吸收 应用 | ||
1.一种内混合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内混合气溶胶单次散射特性计算:
根据内混合气溶胶模型,计算各类型气溶胶粒子单次散射特性:内混合气溶胶模型包括均匀混合模型及分层球混合模型,对于均匀混合模型,先计算粒子混合后等效折射率,再应用均匀球米散射理论计算其散射特性;对于分层球混合模型应用分层球米散射理论计算该内混合气溶胶粒子的非对称因子和单次散射反照率;
2)光子状态初始化:
光子从发射机发出,初始偏转角θ0在光束发散角2θ1内均匀发射,cosθ0在[cosθ1,1]之间均匀分布,则初始偏转角θ0可以抽样表示为:
θ0=arccos[1-r(1-cosθ1)] (1)
式中r为[0,1]区间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初始方位角在[0,2π]间均匀分布,可以抽样表示为:
光子的初始传输方向D0由θ0和决定,可表示为
光子的随机运动步长lm可根据比尔定律抽样表示为:
式中σ为大气的消光系数,因此光子首次发生散射的位置P1点的坐标可表示为:
P1(x1,y1,z1)=O(0,0,0)+lmD0 (5)
3)光子位置和光能量传输跟踪:
选取HG散射相函数确定每次碰撞之后的散射角,HG散射相函数的表达式为:
式中g为光子所碰到的内混合气溶胶粒子的非对称因子,对散射相函数进行抽样即可得到散射角θs的表达式,当g≠0时:
当g=0时:
θs=arccos(2r-1) (8)
同样方位角在[0,2π]间均匀分布,可抽样表示为:
假设光子第m次碰撞时的坐标位置已知,为Pm(xm,ym,zm),光子从Pm点散射到Pm+1的方向余弦为:
则光子第m次碰撞后的迁移方向为:
光子在某点与气溶胶粒子碰撞,在其第m次碰撞后的光子位置坐标为:
Pm+1(xm+1,ym+1,zm+1)=Pm(xm,ym,zm)+lDm′ (12)
光与气溶胶粒子碰撞之后,有一部分能量被气溶胶吸收,则第m次碰撞后的光能量的改变为:
Em+1=wEm (13)
式中w为内混合气溶胶粒子的单次散射反照率,假设每一个初始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相同都为a,即E0=a;
4)光子接收判断:
满足以下两个判断条件,则认为光子被接收:光子恰好到达接收探测圆面,即光子从Pm点散射到Pm+1点,Pm+1点恰好在接收机探测圆面上;或光子的迁移轨迹穿越探测圆面,即光子的迁移轨迹PmPm+1与接收机探测截面有交点;
当光子被接收,将停止对该光子的模拟跟踪,进行下一个光子的模拟,直到模拟完所有发射的N个光子;
5)计算各次散射特性:
对接收到的光能量进行统计,得到光在内混合气溶胶中传输时的各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直接透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一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二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三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式中I0为没有与气溶胶粒子发生碰撞的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即所有直接透射光子的贡献E0之和;
I1为与气溶胶粒子碰撞一次的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即经过一次散射光子的贡献E1之和;
I2为与气溶胶粒子碰撞两次的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即经过两次散射光子的贡献E2之和;
I3为与气溶胶粒子碰撞三次的光子对光能量的贡献,即经过三次散射光子的贡献E3之和;
以此类推,可得到各次散射光能量占总接收光能量的比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大学,未经中国民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517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