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屋面光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5748.7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0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杰;傅雯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雯瑛 |
主分类号: | H02S40/42 | 分类号: | H02S40/42;F26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盘管 光伏板 出风口 进风口 连通 光伏系统 建筑屋面 上半部 风管 气泵 背面 厨房地面 倾斜布置 竖直排列 散热 屋面 厨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屋面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在屋面(3)上倾斜布置的光伏板(1)、第一换热盘管(2)、设置在光伏板(1)上半部背面的第二换热盘管(10)、气泵(9)和安装在厨房地面(5)内部的第三换热盘管(13),所述第一换热盘管(2)竖直排列安装在光伏板(1)背面,其进风口与气泵(9)连通,出风口通过第一风管(6)与第三换热盘管(13)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盘管(10)的进风口通过第二风管(7)与第三换热盘管(13)的出风口连通,出风口设置在光伏板(1)上半部的背面。本发明结构简单,可有效提高光伏板的散热,降低厨房的湿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光伏和厨房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光伏散热和厨房除湿结合的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在公共建筑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的应用,但光伏组件与建筑一体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光伏组件背板升温问题,光伏组件背板温度越高,其发电效率就越低,光伏背板的温度夏季时有50-60°C,冬季时有20-30°C,如何低成本地降低光伏背板温度以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是当前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
厨房是家里用水较多的地方,也是家里容易潮湿的地方,不易风干,容易滋生细菌和发霉,容易损坏橱柜,地面湿滑还会影响人的身体安全。目前厨房防潮技术主要是通过通风或装修时采用防潮材料减少厨房来减少厨房的湿度,效果一般。
目前现有技术没有将光伏板的散热和厨房的除湿结合起来,两者往往单独解决技术问题,没有相互利用共同促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屋面光伏系统,将建筑光伏散热和厨房除湿有机结合起来,可同时提高光伏板的发电效率和厨房的除湿效果。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屋面光伏系统,它包括安装在屋面上倾斜布置的光伏板、第一换热盘管、设置在光伏板上半部背面的第二换热盘管、气泵和安装在厨房地面内部的第三换热盘管,所述第一换热盘管竖直排列安装在光伏板背面,其进风口与气泵连通,出风口通过第一风管与第三换热盘管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盘管的进风口通过第二风管与第三换热盘管的出风口连通,出风口设置在光伏板上半部的背面。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屋面光伏系统还包括安装在光伏板背面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厨房地面内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厨房地面上的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油烟机内的风机和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光伏板背面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厨房地面内部温度,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厨房地面湿度,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泵、风机连接,用于将光伏板背面温度与厨房地面内部温度的温差值与预设温差值进行比较,将厨房地面湿度与预设湿度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气泵和风机的打开与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具体包括:
分别判断所述光伏板背面温度与厨房地面内部温度的温差值是否小于预设温差值,所述厨房地面湿度是否小于预设湿度值;
若光伏板背面温度与厨房地面内部温度的温差值小于预设温差值,则控制气泵和风机均关闭;
若厨房地面湿度小于预设湿度值,光伏板背面温度与厨房地面内部温度的温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则控制气泵打开和风机关闭;
若厨房地面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光伏板背面温度与厨房地面内部温度的温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则控制气泵打开和风机均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盘管包括上部换热盘管和位于上部换热盘管下方的下部换热盘管,所述上部换热盘管为等间距竖直排列的多弯曲金属管,所述下部换热盘管为等间距竖直排列的多弯曲金属管,所述上部换热盘管的排列间距小于下部换热盘管的排列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换热盘管为多弯曲金属管,所述第二换热盘管为多弯曲金属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雯瑛,未经傅雯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57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