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蛋白质TaNRT2.5在调控植物产量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68235.1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9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童依平;李文静;何雪;赵学强;滕婉;马文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12N15/29;C12N15/82;A01H5/00;A01H6/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张立娜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蛋白质 tanrt2 调控 植物 产量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蛋白质TaNRT2.5在调控植物产量中应用。本发明提供了TaNRT2.5蛋白或其相关生物材料在调控植物产量中的应用;所述相关生物材料为能够表达所述TaNRT2.5蛋白的核酸分子或含有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重组载体、重组菌或转基因细胞系。本发明所提供的蛋白质TaNRT2.5能够提高植物产量:与野生型植物相比,TaNRT2.5‑3B超量表达转基因植物的单株籽粒产量、每株穗数和单株生物量均显著增加;TaNRT2.5减量表达转基因植物的单株籽粒产量、每株穗数和单株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因此,可以利用蛋白质TaNRT2.5调控植物产量。本发明对选育高产植物新材料的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蛋白质TaNRT2.5在调控植物产量中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6.51亿吨),仅次于玉米(8.44亿吨),约有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粮,小麦的营养丰富,小麦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馒头、面包、饼干等食物。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随着加工企业专用粉产品升级和加工工艺不断现代化,现代制粉行业对大批量商品小麦的品质及稳定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生产出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不合理的施用化肥,不但导致土壤板结,肥料利用率低,而且流失污染严重,极大的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对环境危害较大。因此,通过基因工程等生物手段培育高产的优良小麦品种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蛋白质TaNRT2.5在调控植物产量中应用。
第一方面,本发明要求保护TaNRT2.5蛋白或其相关生物材料在调控植物产量(如促进植物产量提高)中的应用;
所述相关生物材料可为能够表达所述TaNRT2.5蛋白的核酸分子或含有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重组载体、重组菌或转基因细胞系。
进一步地,在所述应用中,所述调控植物产量具体体现为:所述TaNRT2.5蛋白或其编码基因在所述植物中的表达量和/或活性增加,所述植物产量提高;所述TaNRT2.5蛋白或其编码基因在所述植物中的表达量和/或活性降低,所述植物产量降低。
其中,所述植物产量可体现为如下中至少一种:
(a1)植物单株籽粒产量;
(a2)植物每株穗数;
(a3)植物单株生物量(干重)。
第二方面,本发明要求保护一种培育产量提高的植物品种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培育产量提高的植物品种的方法,可包括使受体植物中TaNRT2.5蛋白的表达量和/或活性提高的步骤。其中,所述产量提高可体现为单株籽粒产量提高和/或每株穗数增加和/或单株生物量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培育产量提高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培育产量提高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向受体植物中导入能够表达TaNRT2.5蛋白的核酸分子,得到转基因植物;所述转基因植物与所述受体植物相比产量提高。其中,所述产量提高可体现为单株籽粒产量提高和/或每株穗数增加和/或单株生物量提高。
第三方面,本发明要求保护一种培育产量降低的植物品种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培育产量降低的植物品种的方法,可包括使受体植物中TaNRT2.5蛋白的表达量和/或活性降低的步骤。其中,所述产量降低可体现为单株籽粒产量降低和/或每株穗数减少和/或单株生物量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82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