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土地区矩形基坑底部土体加固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68669.1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3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徐长节;熊伟;刘兴旺;武思宇;陈锦剑;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013***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地 矩形 基坑 底部 加固 模型 试验装置 试验 方法 | ||
1.一种软土地区矩形基坑底部土体加固模型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模型箱、支护桩模型、冠梁模型、内支撑模型、土体应力测量装置、桩体应变测量装置、基坑位移测量装置和试验土体;
所述模型箱前后面采用有机玻璃,左面采用20mm厚钢板,右面采用两块相同钢板连接而成,可拆卸;
所述模型箱前面有机玻璃表面进行刻度标记,玻璃顶部刻度为0;
所述模型箱右面下部钢板,在顶部中间位置焊接滑轮;
所述冠梁模型采用木板加工而成,尺寸为宽100mm,高40mm,长度根据模型箱宽度确定,对木板底面进行掏槽处理,掏槽为圆形,尺寸与PVC管相同,掏槽深20mm,掏槽个数与支护桩个数相同,凹槽用于固定支护桩,在木板正面长边进行掏槽处理,在长边的三等分区域掏出一个长50mm,宽10mm,深20mm的凹槽,用于固定内 支撑;
所述内支撑模型的内支撑采用PVC空心方形管,截面尺寸为:长50mm、宽40mm、壁厚4mm,内支撑的长度根据基坑开挖尺寸确定;
所述土体应力测量装置采用微型电阻土压力盒测定,在PVC管迎土侧每隔100mm布置一个;
所述桩体应变测量装置采用应变片测定,沿着支护桩模型进行粘贴,在坑底以上,每隔100mm布置一个,坑底以下,每隔50mm布置一个;
所述基坑位移测量装置采用百分表测定,位移测量包括桩顶侧向位移与桩后土体竖向位移,所述桩顶侧向位移,通过使用百分表测定冠梁侧向位移测出;所述桩后土体竖向位移,通过使用百分表,沿着桩后土体水平方向每隔100mm布置一个测量点测出;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支护桩模型与冠梁模型下表面的圆形掏槽通过玻璃胶黏合成一体,待完全凝固后,架设在模型箱指定位置;
2)对模型箱进行填土,采用分层填筑的方式,逐层压实,当土体填入达到预定加固土体底部高度时,用几块薄木板围成加固区域,底部铺设塑料薄膜,防止加固土体的浆液流失,将加固区域围好后,将制备好的加固土体浇筑到加固区域,并且压实,将试验土体继续填入模型箱,直到与加固土体等高,压实后抽离薄木板,继续填土指定高度;
3)填土完成后,架设基坑位移测量装置;
4)基坑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第一层土体开挖完成后,架设内支撑模型;
5)每层土体开挖,记录各项仪器读数,直到开挖到指定深度位置结束;
6)基坑抗倾覆能力试验,土体开挖完成后,将模型箱右面上部钢板取走,在支护桩模型中,选取一根PVC管在基坑底部位置处系上细线,通过滑轮连接砝码,对该PVC管施加水平力,在该PVC管距离坑底4cm位置处,施加水平力前,架设一个百分表用于测量该位置在水平力作用下,位移变化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866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