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频前端接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9204.8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7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曹云建;张乾;高迎帅;张海拓;王永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 | 分类号: | H04B1/00;H04B1/16;H03D7/16;H04B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陈金普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单元 通道选择单元 射频前端 下变频信号 下变频 将射频信号 本振单元 便于携带 器件成本 射频信号 输出 频段 复用 减小 电路 接通 传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频前端接收装置。上述的射频前端接收装置包括:第一通道选择单元、第二通道选择单元、第一变频单元、第二变频单元、第三变频单元以及本振单元。第一通道选择单元选择将射频信号传输至第一变频单元或第二变频单元。第一变频单元和第二变频单元分别用于将不同频段的射频信号下变频为一次下变频信号。由第二通道选择单元选择接通第一变频单元和第三变频单元,或者第二变频单元和第三变频单元。第一变频单元输出的一次下变频信号和第二变频单元输出的一次下变频信号都由第三变频单元进行第二次下变频,使第三变频单元得到复用,减小了电路体积和器件成本,使射频前端接收装置更便于携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频前端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国家管理部门已经对很多不同行业和不同用途的无线网络进行了应用频段的划分,但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还需要为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规划新的频段。为了科学、合理的对频率进行规划,使用多模的频率评估设备对不同频段的占用情况进行评估。
射频前端接收装置是频率评估设备的关键部件,现有的射频前端接收装置对于接收的不同频段的射频信号,设立多个相应的专用变频通道进行射频到中频的转化,器件繁多,体积很大,不便于移动或携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射频前端接收装置体积大不便于移动或携带的问题,提供一种射频前端接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前端接收装置,包括:第一通道选择单元、第二通道选择单元、第一变频单元、第二变频单元、第三变频单元以及本振单元,
第一通道选择单元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并输出至第一变频单元或第二变频单元;
第一变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频段的射频信号和本振单元输出的第一本振信号,对第一频段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得到一次下变频信号并输出至第二通道选择单元;
第二变频单元用于接收第二频段的射频信号和本振单元输出的第二本振信号,对第二频段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得到一次下变频信号并输出至第二通道选择单元,第二频段高于第一频段;
第二通道选择单元用于将第一变频单元或第二变频单元输出的一次下变频信号,输出至第三变频单元;
第三变频单元用于接收一次下变频信号和本振单元输出的第三本振信号,对一次下变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得到二次变频信号并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变频单元包括第一混频器,
第一混频器用于对第一频段的射频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将第一频段的射频信号下变频为一次下变频信号并输出至第二通道选择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变频单元还包括高通滤波器、第一匹配网络和第一低通滤波器,
第一通道选择单元依次通过高通滤波器、第一匹配网络和第一低通滤波器连接至第一混频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变频单元还包括:第一放大器和第二匹配网络,
第一低通滤波器依次通过第一放大器和第二匹配网络连接至第一混频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变频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一带通滤波器和第二混频器,
第一带通滤波器用于对一次下变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输出带通滤波后的一次下变频信号至第二混频器;
第二混频器用于将带通滤波后的一次下变频信号和第三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将带通滤波后的一次下变频信号下变频为二次变频信号并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变频单元还包括:第二放大器和第一可控衰减器,第二放大器串联在第二通道选择单元和第一带通滤波器之间,第一可控衰减器串联在第一带通滤波器和第二混频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92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