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40%偏置碰安全性能的A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69577.5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6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瑜;刘建胜;郭大洲;陈智家;翟慧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33109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支撑板 内板 偏置 安全性能 上加强板 焊接 乘员安全 固定壁障 内侧侧面 强度不足 乘员舱 可变形 有效地 开口 侵入 指向 侧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40%偏置碰安全性能的A柱结构,A柱上内板和A柱下内板的连接部与A柱上加强板之间的A柱腔前侧设有A柱加强支撑板,所述A柱加强支撑板的横截面为U形且其开口指向A柱腔的中心,A柱加强支撑板的外侧侧面与A柱上加强板焊接,A柱加强支撑板的内侧侧面分别与A柱上内板及A柱下内板焊接。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A柱结构强度不足,在发生碰撞时乘员舱侵入量过大的问题,满足“40%偏置可变形固定壁障碰撞”的要求,确保乘员安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40%偏置碰安全性能的A柱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A 柱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在汽车发生碰撞的过程中有效保护乘员舱的生存空间,因此汽车A 柱是车身结构设计中的一处重难点设计部位。传统车型前端吸能空间较大,传力路径中A柱大多过度平缓,地板有中通道加强,传力路径简单,A柱上端受力较小,侵入量比较容易控制,传统A柱的横截面结构如图10所示,图中的箭头F所指的方向为A柱受力变形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结构中A柱的上、下内板结构比较平整且通过烧焊焊接,A柱空腔内缺少支撑,因此这种结构的A柱在其受力变形方向上的强度不足,尤其是在A柱上内板和A柱下内板的连接部,在进行“40%偏置可变形固定壁障碰撞”试验项目时,容易出现压溃(侵入)。而新能源电动车与传统车型相比,新能源车型其整车重量更重,前端吸能空间更小,传力路径更加复杂,对A柱结构强度要求更高,因此传统A柱结构无法满足汽车“40%偏置可变形固定壁障碰撞”要求。公开日为2014年10月22日、公开号为CN203888885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A 柱结构,包括从外至内布置的侧围外板总成、A 柱加强板总成和A 柱内板总成,A 柱加强板总成包括从上至下连接在一起的A 柱上边梁内加强板、A柱加强板和门槛加强板,A 柱加强板总成通过A 柱上加强板将A柱上边梁内加强板与A 柱加强板连接在一起,且A柱上加强板与A 柱加强板相搭接,A 柱上加强板与A 柱加强板相搭接的搭接部分向下延伸至A 柱加强板上的前门上铰链安装点处。该A柱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加汽车A 柱在前门上铰链安装点处的强度及刚度,另一方面可在保证碰撞能量顺利地通过汽车A 柱向汽车尾部传递的同时增加了A 柱上部的刚度,进而可以获得增加整车刚度的效果。但该A柱结构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A柱结构强度不足,在发生碰撞时乘员舱侵入量过大、无法保证乘员安全的问题,提供一种A柱结构,使汽车满足“40%偏置可变形固定壁障碰撞”项目要求,解决汽车发生碰撞时乘员舱侵入量过大的问题,确保乘员安全。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40%偏置碰安全性能的A柱结构,包括A柱上内板、A柱下内板、A柱上加强板及侧外围板,A柱上内板的下端与A柱下内板上端相互连接且与A柱上加强板之间构成A柱腔, A柱上内板和A柱下内板的连接部与A柱上加强板之间的A柱腔前侧设有A柱加强支撑板,所述A柱加强支撑板的横截面为U形且其开口指向A柱腔的中心,A柱加强支撑板的外侧侧面与A柱上加强板焊接,A柱加强支撑板的内侧侧面分别与A柱上内板及A柱下内板焊接。这里的“40%偏置碰”是指汽车碰撞安全试验中的“40%偏置可变形固定壁障碰撞”项目,其中A柱上内板与A柱下内板的连接部是现有技术的A柱在进行“40%偏置可变形固定壁障碰撞”试验项目时,A柱上容易出现压溃、侵入的部位。“40%偏置可变形固定壁障碰撞”A柱下端受力较大,传统方案需要对“A柱上加强板”和 “A柱上内板”提高材料强度,增加料厚。这样就提高材料强度增加成本,同时冲压工艺难度加大,不利生产;而增加料厚,车身重量增加,不利于减重。本发明在该部位的A柱腔前侧增设横截面为U形且其开口指向A柱腔的中心A柱加强支撑板,可以大大增加A柱上内板与A柱下内板结合处的结构强度,同时满足冲压工艺要求。经实测试验对比,本发明的A柱结构完全满足“40%偏置可变形固定壁障碰撞”项目的要求,在满足车身性能同时实现了车身轻量化要求,解决了现有技术的A柱结构强度不足,在发生碰撞时乘员舱侵入量过大、无法保证乘员安全的问题,可以确保乘员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95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下门槛结构总成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的车顶组件以及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