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滤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0152.6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0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晋;陈章玉;李天飞;李晶;张承明;孔维松;刘欣;李雪梅;许永;黄海涛;杨光宇;杨叶昆;陈建华;耿永勤;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于洪 |
地址: | 65023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滤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 抽吸口 背景干扰 成分分析 加热腔 检测 抽吸 烟气 分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滤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抽吸口数确定;步骤(2)、根据抽吸口数设定所需加热腔的温度;步骤(3)、抽吸;步骤(4)、纳米滤嘴中成分分析。本发明避免了复杂的背景干扰,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显著提高。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复杂烟气的影响,可作为纳米滤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的新的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的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滤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的检测方法,属于烟用辅料的理化检验领域。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指沸点在50~260 ℃之间、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32 Pa 的易挥发性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存在不仅存在安全风险,含量过高时也会对卷烟的抽吸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滤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无论是在安全性评价还是品质控制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纳米滤嘴添加成分向卷烟烟气中迁移的测试方法通常采用吸烟机抽吸卷烟,再捕集烟气成分进行分析。由于卷烟燃烧时产生非常复杂的背景,会对纳米滤嘴迁移成分的测定造成严重干扰,其成分的测定非常困难,分析结果的误差也非常大。如何真实准确的对纳米滤嘴安全性成分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检测成为烟草分析研究的重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滤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列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纳米滤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抽吸口数确定
在待测卷烟的含有纳米滤嘴的远唇端加料起始部位插入测温探针,在常规吸烟机上抽吸,通过测温探针测定每口抽吸时通过纳米滤嘴起始部位烟气的温度,并确定整支卷烟的抽吸口数;
步骤(2)、根据抽吸口数设定所需加热腔的温度
按卷烟实际抽吸温度设定检测装置的若干加热腔中的空气温度,并设定抽吸口数,抽吸口数为7-8口,空气温度为36-51℃;
步骤(3)、抽吸
将吸烟机、烟气捕集器和滤嘴夹持器依次连接,把纳米滤嘴卷烟的过滤嘴从卷烟上取下,安装到滤棒夹持器上,启动吸烟机按标准条件抽吸,抽吸的空气来自不同温度的加热腔,根据抽吸口数依次切换,每口抽吸通过过滤嘴的气流温度均和卷烟吸烟机实际抽吸时的气流温度一致;烟气捕集器采用三乙胺-甲醇混合溶液进行捕集气流;
步骤(4)、成分分析
对捕集液进行顶空-气质分析。
进一步地,使用芳香胺释放量的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若干加热腔,加热腔一端连接进气口,另一端连接出气管,出气管围绕转盘设置,转盘上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一进气管随转盘转动,第一进气管一端在某一时刻与其中一个出气管连通,第一进气管另一端与第二进气管一端连通,第二进气管固定,另一端与滤嘴夹持器连接,滤嘴夹持器连接烟气捕集器,烟气捕集器连接吸烟机。
进一步地,加热腔为10个,加热腔上均设有温度调节装置,加热温度范围为30-200℃。
进一步地,步骤(4)中,色谱条件:60 m×0.32 mm×1μm DB-5MS柱;载气:氦气;进样量3μL;进样口温度220 ℃;分流比15:1;柱温箱温度40 ℃;载气流速1 ml/min;程序升温:从40 ℃保持6 min,然后以10 ℃/min 的速率升至160 ℃,保持3 min,最后以20 ℃/min 的速率升至220 ℃,保持3 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01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