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穴池苗木的栽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0726.X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1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振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梁永昌 |
地址: | 253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穴 培植土 苗木 打孔 填充 栽植 栽种 小粒径石子 混合配置 苗木根系 苗木栽植 树木种植 灰土 泥炭土 杀菌剂 生根粉 透气性 有机肥 填实 挖穴 压实 磷肥 尿素 生根 树苗 土壤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穴池苗木的栽植方法包括步骤为:包括以下步骤:(1)挖穴:在欲栽种树苗的地方进行刨穴,并控制树穴一定的深度;将树穴池内的灰土全部清除,挖至好土为止;(2)打孔:在步骤(1)中挖好的树穴底部打孔若干,增加苗木根系的透气性;(3)配土:取一定量的杀菌剂、生根粉、尿素、磷肥、有机肥、泥炭土、小粒径石子及土混合配成培植土;(4)填充:在步骤(2)内打好的孔内填充步骤(3)中混合配置成的培植土,并对其进行压实操作;(5)栽种:将苗木栽植于步骤(4)中铺好培植土的树穴内,并进行常规土壤的填实。本发明能有效提高苗木的生根速度,解决其高低不一的情况,可广泛应用于树木种植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苗木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树穴池苗木的栽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关于苗木种植的方法很多,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提高栽种苗木的成活率,在苗木栽种前会对其根部进行杀菌处理,并利用涂抹或浸泡的方式在根部添加营养液或其他有助于其快速生根的物质,接着进行苗木栽植。对于树形较大的苗木来说,其根部的生长情况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及树势情况。且由于一些苗木的扎根较深,树穴池上部的土壤掩埋较为结实,使得土壤透气性较差,导致根部在进行呼吸时较为困难,根部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严重影响苗木根系生长。而行道树多为深根性乔木,多栽植于树穴池内,而树穴池内透气性差,苗木根系生长缓慢,扎根困难,造成苗木养护期时间较长,在短时间内难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且在遇到大风阴雨天气时,由于一些树木扎根不深,树冠相对较大,导致苗木稳定性差,遇大风阴雨天气极易出现苗木倾倒现象,严重影响苗木的生长,破坏景观效果,而且还增加了园林养护部门的管护费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树穴池苗木的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挖穴:在欲栽种树苗的地方进行刨穴,并控制树穴一定的深度;将树穴池内的灰土全部清除,挖至好土为止;
(2)打孔:在步骤(1)中挖好的树穴底部打孔若干,增加苗木根系的透气性;
(3)配土:取一定量的杀菌剂、生根粉、尿素、磷肥、有机肥、泥炭土、小粒径石子及土混合配成培植土;
(4)填充:在步骤(2)内打好的孔内填充步骤(3)中混合配置成的培植土,并对其进行压实操作;
(5)栽种:将苗木栽植于步骤(4)中铺好培植土的树穴内,并进行常规土壤的填实。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1)中的刨穴深度为70cm及以上。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2)中的打孔数为5个,所述打孔深度为60~80cm,所述打孔直径为10~15cm,且各个孔呈十字型布置。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2)中的打孔数为3个,所述打孔深度为60~80cm,所述打孔直径为10~15cm,且各个孔呈三角形布置。
将打孔数目设置为5孔或3孔,孔内根系生长相对比较粗壮,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增加苗木根系的固着能力,提升了苗木的稳定性,抗风倒能力增强。
采用以上方法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在树穴池内打孔并填充培植土能够增加苗木根系的透气性,加快根系生长,利于苗木快速定植,同时增加了苗木的树势,苗木生长旺盛,病虫害就会发生较少;(2)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行道树苗木的高矮、胖瘦不统一的问题,快速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且能避免其遇风倾倒的问题;(3)行道树多为乔木,一般乔木栽植养护5年后可以封穴,不用再加以养护,此种栽植方法也缩短了苗木的养护年限,节约管理养护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树穴池苗木的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未经王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07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