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六速旋转粘度计的改进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3140.9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6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芬;盖轲;李建锋;闫玲玲;雷武林;曹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陇东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1/14 | 分类号: | G01N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5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粘度计 改进 钻井液 测试 对比色 仪器测量数据 配制高性能 钻井液配置 对比分析 复杂事故 技术参数 技术支持 流性指数 人为误差 旋转粘度 钻井成本 钻井流体 指示片 稠度 减小 井下 切力 数显 钻井 钻探 指针 预防 安全 保证 | ||
1.六速旋转粘度计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改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钻井液配置;
B、ZNN-6B旋转粘度测计测试;
C、改进后的ZNN-6B旋转粘度计测试;
D、数显旋转粘度计测试;
E、不同仪器测量数据对比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速旋转粘度计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包括实验设备、药品及配方和钻井液配置,且实验设备包括天平、GJ-1型高速搅拌机、量具、不锈钢尺等;药品包括膨润土、碳酸钠、LV-CMC(低粘羧甲基纤维维素钠)、FCLS(铁铬木制素磺酸盐)、黄原胶(X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发泡剂、NaOH等;钻井液配方为1600ml水+160g膨润土+8g碳酸钠+3.5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钻井液的配置步骤为:①、天平调零:为准确配置钻井液称量前需天平调零,将天平放在水平的地方游码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调节零点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②、准确分别称量160g膨润土、8g碳酸钠、3.5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③、将盛有1600ml清水的搅拌杯固定到搅拌机上,转速设置1000r/min,开动搅拌机;④、将称取好的160g膨润土、8g碳酸钠、3.5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依次缓缓加入到搅拌杯中;⑤、搅拌时间20min,搅拌杯中钻井液物质分散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速旋转粘度计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C和D中的测试包括表观粘度和剪切应力的测量与计算、宾汉塑性流体流变参数的测量与计算、假塑流体流体流变参数的测量与计算,且表观粘度和剪切应力的测量与计算的测量步骤为:①、将刚搅拌好的泥浆倒入样品杯刻度线(390ml)立即放置在托盘上,上升托盘使液面至外筒刻度线外,拧紧手轮,固定托盘;②、将粘度计转速设置在600r/min,待刻度盘读数稳定后读取数据;③、再将粘度计转速分别设置在300、200、100、6和3r/min待刻度盘读数稳定后读取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六速旋转粘度计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观粘度和剪切应力的计算为:在评价钻井液性能时为便于比较,如果没有特别注明某一剪切速率,一般是指定600r/min时的表观粘度(μa),即:μa的单位为mPa·s,旋转粘度计的刻度盘读数与剪切应力成正比,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τ=0.511θ,θ为无量纲的读值,τ单位为Pa。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六速旋转粘度计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宾汉塑性流体流变参数的测量与计算为:由测得的600r/min和300r/min的刻度盘读书,可分别利用以下两式求得塑性粘度(μp)和动切力(τ0):μp=θ600-θ300,τ0=0.511(θ300-μp)=0.511(2θ300-θ600),μp的单位为,mPa·s,τ0的单位为Pa,将经充分搅拌的钻井液静止10秒后,开始用3r/min的剪切速率下读取刻度盘的最大偏转值,重新搅拌后,静置10分钟,同样以3r/min的剪切速率下读取刻度盘的最大偏转值θ3-2,τ初=0.511×θ3-1,τ终=0.511×θ3-2,τ初-静切力(初切),Pa;τ终-静切力(终切),Pa。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六速旋转粘度计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假塑流体流体流变参数的测量与计算为:同样的,有测得的600r/min和300r/min的刻度盘读数,可分别利用以下两式求得幂律模式的两个流变参数,即流性指数(n)和稠度系数(k):n为无因次量;K的单位为Ps·S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速旋转粘度计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包括数据对比和数据对比分析结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陇东学院,未经陇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314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