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无效桩头整体破除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3914.8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7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安峰;王金海;孟宪哲;尹业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9/00 | 分类号: | E02D9/00;E02D5/3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于晓晓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头 桩身 施工工艺 桩体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触碰 切割机 建筑施工工艺 断裂间隙 粉尘污染 水平隔离 噪声污染 断裂的 交接处 小幅度 垫环 挖斗 钻孔 切割 断裂 损伤 钢筋 环境保护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无效桩头整体破除施工工艺。本发明施工工艺方法,采用在有效桩身与无效桩头交接处设置水平隔离垫环的方法,达到整体触碰的目的,使无效桩头与桩身整体断裂产生间隙的过程更便捷,加大了无效桩头整体断裂的可能性,避免在触碰前在桩身四周使用切割机进行桩身切割,避免了对桩体质量、桩体钢筋造成损伤的风险。而且采用挖斗小幅度轻型触动的方式,使无效桩头与下部桩体整体产生断裂间隙,无需钻孔,避免了噪声污染和粉尘污染,有利于现场环境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无效桩头整体破除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钻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浇注混凝土时,灌注桩顶标高规范要求高于设计桩顶标高0.5~1.0m,以保证桩身混凝土强度。工程实践中灌注桩直径一般均不小于800mm,常规设计直径有1000mm、1200mm、1500mm等。同时在工程实践中因灌注桩施工均在地面以下具有不可视的客观现实,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桩顶设计标高不出现负误差,一般均人为有意的增大无效桩头的长度。高于桩顶设计标高的这部分无效桩头必须进行剔凿破除,同时将预留的桩身主受力钢筋进行剥离以便锚固在桩承台内。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无效桩头破除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目前主要有两种施工工艺:其一,采用传统的空压机带动风镐人工逐层破除剥离桩身混凝土的方式;其二,采取专用破桩机进行破除。上述两种方式均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机械台班,且速度很慢、功效低,还产生大量的粉尘及噪声污染。另外上述两种方式在具体实践中不可完全避免存在对桩体质量、桩体钢筋造成损伤的风险,不符合现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要求的节能高效、安全文明施工及有效控制粉尘、噪声等环境污染的要求。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的目的在于克服常规钻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头破除过程中,存在的费时费力、噪声大、粉尘多等缺陷,提供一种简单实用、方便快捷,同时可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和改善施工环境的工艺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无效桩头整体破除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有效桩身与无效桩头交接处设置水平隔离垫环,安放该水平隔离垫环的主要目的是整体触碰,使无效桩头与桩身整体断裂产生间隙过程更便捷,加大了无效桩头整体断裂的可能性,避免在触碰前在桩身四周使用切割机进行桩身切割,避免了对桩体质量、桩体钢筋造成损伤的风险;
(2)将预留在基础承台内的钢筋笼钢筋与桩身混凝土进行隔离,使无效桩头部分设置为刚性体;
(3)无效桩头整体触动破除、整体吊运出基坑。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隔离垫环为50-100mm宽、0.8-1.2mm厚的PVC材质的水平隔离垫环,价格便宜,材料易得,可降低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在预留锚固在基础承台内的钢筋笼主筋下部,使用钢筋笼螺旋箍筋点焊一道水平支撑筋圆环,用以支撑隔离垫环;
(2)将隔离垫环套到钢筋笼水平支撑筋圆环上部,并用绑扎丝进行固定,以避免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隔离垫环上浮造成移位;
(3)使用油布将隔离垫环上下表面进行均匀涂抹,使之表面更加光滑,但表面不能有泛动的油迹以避免污染混凝土。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钢筋笼主筋居于隔离垫环中心处。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安装灌注桩钢筋笼前,在钢筋笼预留进基础承台内的钢筋上,即隔离垫环上部的钢筋,使用塑料布将钢筋紧密的缠绕,并用绑扎丝将塑料布与钢筋进行绑扎,避免塑料布松动,特别是上下两端一定要绑扎牢固,以避免桩身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的流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39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