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方位浮式燃油补给系统及其作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73955.7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0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峰;郭泽鹏;程小明;陈超;刘胜;田超;汤明刚;许心愿;郑文慧;弓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27/34 | 分类号: | B63B27/3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方位 燃油 补给 系统 及其 作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方位浮式燃油补给系统及作业方法,全方位浮式燃油补给系统包括浮式燃油补给平台和浮筒;在所述浮式燃油补给平台的舷侧设置有绞车和导管器;在所述绞车上伸出有锚链;在所述导管器上伸出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与浮筒连接;在所述浮筒上布置有可旋转式油管转接头和漂浮软管;可旋转式油管转接头位于浮筒顶部;在所述可旋转式油管转接头上伸出有漂浮软管。本发明能够满足在较高的风浪条件下的海上燃油加注需求,具有更好的灵便性、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海上补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方位浮式燃油补给系统及其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保税油加注指的是国家按照国际通行惯例,为国际航行的,目的港为境外港口并在中国靠港的中、外船舶,在海关监管下提供免税油品供应的行为,该行为视同出口。保税油经营企业可直接从国际进口燃油,不占国内燃料油进口配额,免征进口环节的关税、消费税、增值税。船用保税燃油服务是增强港口服务功能,提升港口地位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港口物流业快速发展,船用保税燃油服务日益迫切。根据燃油补给作业时船舶的运行状态,船舶的燃油补给方式可分为在航补给和锚泊补给。其中,在航补给受海域环境、船只性能、专用设备等条件限制,且在航补给中管道连接和脱开比较繁琐,导致经营成本过高,不适合用于船用保税燃油服务。对于锚泊补给,一般船舶靠泊补给可分为旁靠外输和串靠外输两种形式。其中,旁靠外输是将补给船并行靠泊在受油船的一舷,通过机械设备直接将输油管送到受油轮进行燃油加注作业。该方式所需输油管较短,输送燃油控制快速便捷,整体结构简单,运营成本较低,但是在较高海况下难以开展作业,存在系泊力大,补给船与受油船之间易产生较大的相对升沉运动,易发生碰撞等不利影响,安全性较差;串靠外输是将补给船艏部通过系泊缆连接于受油船艉部,通过漂浮软管将原油输送到受油轮进行燃油加注作业。该方式能适应较恶劣的作业海况,适用于不同吨位之间的船舶系泊,有效地避免了补给船与受油船之间的碰撞,系泊力小,而且能够实现解脱迅速,但是由于漂浮软管较长,管路阻力较大,外输泵功率需求较高,而且需要增设外输软管专用收放装置,对输油船造价成本要求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全方位浮式燃油补给系统及其作业方法,其能够满足港口船用保税燃油服务需求,便于燃油加注作业,运营成本较低,且具有较高的海况适应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方位浮式燃油补给系统,包括浮式燃油补给平台;浮式燃油补给平台的舷侧设置有绞车;绞车上伸出有锚链,将浮式燃油补给平台固定于海底;在浮式燃油补给平台之上,与设置有绞车的舷侧不同的位置,还设置有导管器;导管器包括朝向浮式燃油补给平台外侧的伸出端;导管器的伸出端之上缠绕有输油管;还包括浮筒,浮筒位于导管器的伸出端的延长线的方向上;导管器的伸出端与浮筒上的可旋转式油管转接头连接;可旋转式油管转接头上还伸出有漂浮软管;漂浮软管与受油船连接;浮筒通过锚链固定在海底。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浮式燃油补给平台的舷侧设置的绞车有三个,以浮式燃油补给平台的中心为参考圆心,每两个绞车之间间隔120°;导管器也设置有三个,导管器与绞车间隔放置;以浮式燃油补给平台的中心为参考圆心,每两个导管器之间间隔120°。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浮式燃油补给平台为正六边形构型,其六个侧面分为两大功能区:系泊定位功能区和燃油外输作业功能区;系泊定位功能区和燃油外输作业功能区相间隔设置;属于系泊定位功能区的每个侧面均设置有绞车;属于燃油外输作业功能区的每个侧面均设置有导管器。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连接浮式燃油补给平台与浮筒时,输油管悬垂于水面以下。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浮式燃油补给平台的系泊方式为以浮式燃油补给平台的中心为参考圆心、每隔120°设置一个绞车,从三个绞车上伸出锚链的多点系泊;浮筒的系泊方式为从浮筒侧壁上的系缆环伸出锚链的多点式系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39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靠岸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上升降式电动船充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