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V-LED固化移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4285.0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1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冯志德;欧阳顺;兰家勇;冀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慧谷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101 | 分类号: | C09D11/101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阳开亮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印油墨 固化 附着力 制备 丙烯酸预聚物 附着力促进剂 耐沸水性能 表面助剂 高温高湿 光引发剂 抗划伤性 耐醇性 基材 颜料 应用 表现 | ||
为克服现有移印油墨存在附着力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UV‑LED固化移印油墨,包括以下质量组分:丙烯酸预聚物40~60份、附着力促进剂5~25份、单体5~15份、光引发剂5~15份、颜料5~25份和表面助剂0.3~3份。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UV‑LED固化移印油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UV‑LED固化移印油墨在各类基材上的附着力佳,耐醇性、耐沸水性能优异,高温高湿下的耐久性佳,抗划伤性表现突出,作业时间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印油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V-LED固化移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移印,属于特种印刷方式之一。它能够在不规则异形对象表面上印刷文字、图形和图象,现在正成为一种重要的特种印刷。在特种广告、汽车工业,还有计算机键盘、仪器、仪表等很多电子产品的表面印刷,都以移印完成。
移印油墨对承印材料的附着力主要建立在油墨中树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承印材料的匹配性。溶剂型油墨可以方便地选择各种类型的树脂来达到良好的附着力。因此溶剂型的油墨体系占据着移印油墨主导性的地位。
随着全球行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电子产品应用领域,需要油墨符合REACH法规管控的高关注物质(SVHC),RoHS 2.0,无苯/无卤/无双酚A的高环保质量要求。因此,溶剂型的油墨的应用已经受到限制,一部分的UV移印油墨已经开始被广泛采用。
一般来讲,移印胶头是由硅橡胶制造的,硅橡胶和丙烯酸树脂单位单体的亲和力很差,转移效率会受到影响,稍微的成分差异就很容易导致油墨转移的问题。
同时由于UV设备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UV光照强度衰减快,被照射元件的表面温升高、体积大、耗材贵、汞污染等缺陷。
UV-LED的问世,为UV固化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其具有恒定的光照强度、优秀的温度控制、便携环保的特性,更有相对较低的采购成本和几乎为零的维护成本,对UV固化工艺的品质提升与节能降耗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现有的UV-LED紫外固化移印油墨技术还无法满足油墨转移性及对各类基材的附着力等性能的要求。
从状态来看,移印油墨属于塑性膏状的流体,其状态类似于胶印油墨与凸版油墨,转印油墨、凹版油墨、柔版油墨的状态接近牛顿型流动性的流体,不同的状态与应用场景导致油墨的特性差异很大。相对于其他种类油墨,在不规则异形对象表面上印刷文字、图形和图象,通过橡胶移印头将油墨转印到承印材料上,确保在承印材料(主要包括PET、PU、ABS、PA等塑料基片材)上有极佳附着力,是移印油墨的最大特点。
申请号为CN10573338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LED-UV固化的转印胶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改性环氧丙烯酸酯为10~15%、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为20~35%、特殊官能基丙烯酸酯为30~40%、活性稀释剂为10~20%、光引发剂为4~6%、附着力促进剂为2~5%。通过其组分可以看出,此专利不适合应用在移印,更不适用油墨产品。因为油墨配方中,无机颜料或者有机颜料的存在,会对不同的紫外光有强吸收,附着力也相应变差,树脂种类、引发剂种类、附着力促进剂的配比与种类选择就会有很大差异。
申请号为CN10483014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干型UV固化转印油墨。通过该专利的现有技术来看,无法用于移印油墨,无法实现UV-LED的要求。从状态来看,移印油墨属于塑性膏状的流体,转印油墨接近牛顿型流体。该专利并没有通过选择活性高,吸收波长适合在365nm-405nm的光引发剂去满足紫外固化的光源和能量,也没有表现出在对移印油墨特有的承印材料上有好的附着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移印油墨存在附着力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UV-LED固化移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UV-LED固化移印油墨,包括以下质量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慧谷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清远慧谷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42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紫外线固化阻焊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性尼龙油墨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