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革兰氏阳性菌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包含涂层的医疗器械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5431.1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3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梁勇;陈博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31/14 | 分类号: | A61L31/14;A61L3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革兰氏阳性菌 医疗器械 制备 酚类化合物 聚合物前体 共混材料 混合蒸气 硅酮基 前体 得到混合物 表面形成 材料物理 分子沉积 密闭空间 物理特性 混合物 固化 加热 释放 消耗 | ||
本发明提供了抗革兰氏阳性菌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包含涂层的医疗器械,制备方法包括将三酚类化合物和硅酮基聚合物前体材料物理混合,得到混合物前体;将混合物前体固化,形成共混材料;在密闭空间中,加热共混材料以释放出所述三酚类化合物和硅酮基聚合物前体材料的混合蒸气分子;以及使混合蒸气分子沉积在医疗器械的表面形成抗革兰氏阳性菌涂层。本发明得到的抗革兰氏阳性菌涂层厚度小于20纳米,涂层的敷着不会影响原有医疗器械的物理特性;此方法消耗的原料较少,易操作,成本低,并可以用于多种医疗器械的大规模生产,可使多种医疗器械的表面具备抗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菌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抗革兰氏阳性菌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包含涂层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其表面会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进而形成菌斑或生物膜。器械表面的菌斑或生物膜,会形成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抗菌涂层可抑制菌类生长,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抗菌涂层一般是在涂层中加入抗菌剂,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涂覆到基材表面,形成的具有抑菌效果的材料层。目前,图层的制备多使用湿涂覆方法,此方法是将图层基材和抗菌剂溶解或稀释在液态溶剂中,将上述混合溶液喷涂到目标材料上,并在特定温度下干燥,使溶剂挥发。在使用湿涂覆方法时,通常消耗的涂料重量占目标物体重量的几个百分比。相对较大的涂料使用量,增加了抗菌技术的成本。另外,一般的图层厚度都在几个微米的范围内,埋覆在图层内部的大多数抑菌剂很耐接触到表面的菌斑或菌膜,导致许多原料被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抗革兰氏阳性菌涂层的制备方法,将抗革兰氏阳性菌材料涂覆于医疗器械表面,得到抗菌的涂层;此方法消耗的原料较少,并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抗革兰氏阳性菌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三酚类化合物;
提供含硫化硅氧烷的硅酮基聚合物前体材料;
提供一医疗器械;
将所述三酚类化合物和所述硅酮基聚合物前体材料物理混合,得到混合物前体;
将所述混合物前体固化,形成共混材料;
在密闭空间中,加热所述共混材料以释放出所述三酚类化合物和硅酮基聚合物前体材料的混合蒸气分子;
以及使所述混合蒸气分子沉积在所述医疗器械的表面形成抗革兰氏阳性菌涂层。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三酚类化合物选自:1,1,1-三(4-羟苯基)乙烷和α,α,α'-三(4-羟苯基)-1-乙基-4-异丙苯;所述三酚类化合物与聚合物前体材料的质量比为15%-25%。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将混合物前体固化包括:在所述混合物前体中加入固化剂,加热至80-120℃,静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加热所述共混材料至100℃-400℃。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加热所述共混材料至0.5到2个大气压。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混合蒸气分子沉积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和等离子体增强气相沉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使混合蒸气分子沉积在所述医疗器械的表面包括:
将所述医疗器械埋覆于共混材料中,在200-300℃下加热20-50min。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医疗器械选自钛合金骨钉、不锈钢骨钉、钛合金接骨和钛合金骨爪及无纺织物。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抗革兰氏阳性菌涂层厚度小于20纳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汉大学,未经江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54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