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制造技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6208.9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8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陆伟城;李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粤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9/04 | 分类号: | B05C19/04;B05C19/06;B05C9/14;B05C13/02;B05C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转台 加工腔 金属功能材料 自动化电子 技术设备 隔热槽 接合杆 下端壁 朝上 导管 端壁 联通 通口 元器件 外表面卡 电控阀 下端面 穿轴 支脚 制造 转动 电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制造技术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面固设有左右相应的支脚,所述底座内固设有通口朝上的加工腔,所述加工腔下端壁内联通设置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内联通设置有第一电控阀,所述加工腔左右端壁内转动的设置有转台,所述转台内固设有通口朝上的安设腔,所述安设腔下端壁固设有安设块,所述安设块外表面卡接有接合杆,所述接合杆外表面固设有多组穿轴,右侧的所述转台右侧设置有位于所述底座内的隔热槽,所述隔热槽右端壁内固设有第一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制造技术设备。
背景技术
在对一些电子元器件金属功能材料制造加工过程中往往要进行表面镀金操作,而传统的金属加工设备需要过多的人力手动操作,自动化程度低,严重降低了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制造技术设备,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设备的一种自动化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制造技术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面固设有左右相应的支脚,所述底座内固设有通口朝上的加工腔,所述加工腔下端壁内联通设置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内联通设置有第一电控阀,所述加工腔左右端壁内转动的设置有转台,所述转台内固设有通口朝上的安设腔,所述安设腔下端壁固设有安设块,所述安设块外表面卡接有接合杆,所述接合杆外表面固设有多组穿轴,右侧的所述转台右侧设置有位于所述底座内的隔热槽,所述隔热槽右端壁内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右侧的所述转台固定,所述第一电机外侧设有减缓装置,所述减缓装置包括减缓板与吸热薄片,所述底座上端面固设有固定柱和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杆上端面固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右端面固设有滑推块,所述滑推块和所述固定柱活动配合连接,所述固定块左端面内固设有通口朝左的凹腔,所述凹腔右端壁内固设有第二电机,所述凹腔内设置有向左伸延的横杆,所述横杆上下端面内固设有通口朝外的滑推槽,靠近所述第二电机的所述滑推槽端壁内联通设置有滑推腔,所述凹腔上下端壁固设有上下相应的接合块,所述接合块与所述滑推槽和滑推腔活动配合连接,所述横杆左端面固设有圆形块,所述圆形块内固设有第一转仓,所述第一转仓内转动的设置有电机驱动的扇叶,所述第一转仓上端壁内联通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第一转仓左右端壁内联通设置有左右相应且向下伸延的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内固设有通口朝下的第三管孔,所述第三管孔和所述第一转仓联通,所述第三管孔倾斜端壁内联通设置有向上伸延的第三导管,所述第三导管内联通设置有第二电控阀,所述第三导管上方设置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固设有安设槽,所述安设槽与所述第三导管联通,所述安装箱上端面铰接设置有与所述安装箱上端面相抵的盖罩,所述圆形块下端面固设有第四导管,所述第四导管内固设有通口朝下的第四管孔,所述第四管孔右端壁内联通设置有第四导管,所述第四导管内联通设置有第三电控阀,所述第四管孔左端壁内联通设置有卡合槽,所述第四导管右端面固设有安设板,所述安设板内固设有第二转仓,所述第二转仓下端壁内联通设置有通合槽,所述通合槽与外部空间联通,所述第二转仓右端壁内固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四导管右端面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外表面配合连接设置有挡臂,所述挡臂与所述通合槽活动配合连接,所述挡臂活动的伸入所述第四管孔与所述卡合槽相抵。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管孔内设置有靠近所述第一转仓的丝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槽上下端壁设置有上下相应的隔热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柱、底座和支脚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加工腔后端壁内设置有电热丝。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接合杆与所述安设块采用装卡配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减缓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吸热薄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第一电机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吸热薄片的上端和下端均与所述减缓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两片以上的所述吸热薄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粤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粤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62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