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高分辨率地形和气象因子进行多源降水融合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6687.4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7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珂;晁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水 流域 降水产品 卫星 融合 高分辨率 气象因子 文件提取 栅格数据 尺度 多源 地形 高时空分辨率 地表粗糙度 风速数据 回归模型 输入提供 数据支撑 水文模型 原始卫星 站点数据 精细化 网格 加权 实测 海岸线 坡度 站点 地理 转换 | ||
1.一种利用高分辨率地形和气象因子进行多源降水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提取目标流域的DEM栅格数据,获取流域的mask文件;
步骤2,由目标流域DEM栅格数据计算出目标流域的坡度、坡向、地表粗糙度、到海岸线的距离;
步骤3,根据mask文件提取流域的风速数据;
步骤4,利用mask文件提取流域的卫星降水数据;
步骤5,对原始卫星降水进行降尺度,得到Rkm的卫星降水:
步骤6,计算降尺度之后的卫星降水与实测站点降水的偏差;
步骤7,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计算Rkm网格的降水偏差;其中,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为:
式中:yi为降水偏差;a0为常数项;xik是i*k的矩阵,i为网格数,k代表变量的种类,即DEM、坡度、坡向、地表粗糙度、到海岸线的距离以及风速;aik为相应的系数项;θi为计算偏差;
aik=(xikTw(i)xik)-1xikTw(i)yi (5)
式中:xikT为矩阵转置;w(i)为权重;
步骤8,Rkm网格的降水偏差加上Rkm的卫星降水,得到Rkm融合降水产品;
式中:为融合降水产品,为原始Rkm的卫星降水,为Rkm网格的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高分辨率的地形和气象因子进行多源降水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系数项aik为:
aik=(xikTw(i)xik)-1xikTw(i)yi (5)
式中:xik为DEM、坡度、坡向、地表粗糙度、到海岸线距离、风速的矩阵;XT为矩阵转置;w(i)为权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高分辨率的地形和气象因子进行多源降水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对原始卫星降水进行降尺度到Rkm的卫星降水为:
式中,f(x,y)为坐标点(x,y)处的卫星降水;Q11=(x1,y1)、Q12=(x1,y2)、Q21=(x2,y1)、Q22=(x2,y2)为原始卫星的获取的四个坐标点。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利用高分辨率的地形和气象因子进行多源降水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结合站点实测数据与降尺度之后的卫星降水数据,计算降水偏差,包括:
步骤61,根据实测站点的经纬度,确定实测站点在网格中的位置,即站点在流域的行和列;
式中:row为站点数据所在的行,col为站点数据所在的列,delta为流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latu为流域的最大纬度,lonl为流域的最小经度,lats为站点的纬度;lons为站点的经度;
步骤62,根据站点的行列数,读取站点所对应的网格降水数据;
步骤63,站点降水所对应的网格的卫星降水减去站点实测降水,得到站点对应网格的降水偏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668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