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逆转MDR效应的纳米复合载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77905.6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5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琴;范红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A61K45/00;A61K47/12;A61K47/2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黄幼陵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转 mdr 效应 纳米 复合 体系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转MDR效应的纳米复合载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由油酸包覆的NaY(M)F4:Yb/Ln,与油酸连接的TPGS以及通过疏水作用吸附在油酸与TPGS形成的疏水层中的疏水性治疗药物构成;不仅可满足载药需求,由于含有NaY(M)F4:Yb/Ln,具有很好的生物组织窗口内发光的荧光特性,实现优异的体内标记成像,达到体内示踪的目的;此外,所含有的TPGS为双亲性物质,极大改善了载药体系的生物相容性,更有利于细胞标记成像,同时TPGS可作为耐药癌细胞上过量表达的P‑gp蛋白的抑制剂,有效逆转MDR效应,因此在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是抗肿瘤药物制备中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材料技术领域,涉及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且具有药物装载、靶向药物输送、成像示踪等功能的一种纳米复合载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是当前医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癌症的早期诊断与高效无副作用的药物治疗是癌症诊疗的重要环节。而构建结构稳定、输送效率高且安全无毒的纳米载体,并将其与抗癌药物和高灵敏度的癌症诊断探针结合,设计出集药物装载、靶向药物输送、活体成像示踪和疗效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纳米复合载药体系,是影响癌症诊断和治疗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镧系元素掺杂的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而吸引了众多科学研究者的注意。然而,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用于诊疗探针的UCNPs主要以短波发射为主,在体内成像中穿透性较差,成像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探索生物组织窗口内发射(600nm-1300nm)的UCNPs以用于诊疗一体化探针载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包括化疗、光热治疗和光动力治疗等,其中化疗是最为常用也最为简便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肿瘤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常常导致化疗失败或者效果不理想。虽然目前已有研究报道可通过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克服肿瘤的多药耐药性;但由于光源的穿透深度有限,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仅适用于浅表肿瘤的治疗,对于体内及位置较深的肿瘤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且治疗价格昂贵,很难大范围推广,因此,研究探索基于传统化疗方式的复合载药体系以克服肿瘤的多药耐药性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集药物装载、靶向药物输送、活体成像示踪和疗效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逆转MDR效应的纳米复合载药体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上述逆转MDR效应的纳米复合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旨在上述逆转MDR效应的纳米复合载药体系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79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