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打印人工椎体内固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8130.4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8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民;纪玉清;吴玉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民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雷斐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套筒 打印件 打印 支撑平台 延长件 体内固定装置 长条形孔 套筒内壁 套筒外壁 筒壁 均匀间隔设置 脊柱稳定器 打印材料 力学稳定 模块组配 人工椎体 轴线对称 模块化 螺纹 组配 融合 开发 | ||
本发明涉及脊柱稳定器,尤其是一种3D打印人工椎体内固定装置。包括可延长件和位于可延长件两端的3D打印件,所述可延长件包括外套筒和分别位于外套筒两端的支撑平台,3D打印件位于支撑平台的外侧,且与支撑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筒的筒壁包括套筒外壁和套筒内壁,套筒外壁呈多边形,套筒内壁设有螺纹,外套筒的筒壁上均匀间隔设置数个长条形孔,长条形孔相对于外套筒的轴线对称设置。该装置采用3D打印件和非3D打印件模块组配,并开发一种简单且力学稳定的可延长方式,3D打印部分和非3D打印部分均有不同型号,且不同型号间可模块化组配,利于节省打印材料,缩短打印时间,增加术中灵活性,减少人工椎体与骨界面的缝隙,促进融合,利于远期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脊柱稳定器,尤其是一种3D打印人工椎体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脊柱椎体肿瘤、骨折、感染等病变是脊柱外科治疗的难点,以上疾病的治疗水平是各医疗单位脊柱外科水平高低的重要反映。近几年,随着我国脊柱外科水平的显著提升,脊柱椎体肿瘤、骨折、感染等病变的治疗也获得了飞速发展。同时,临床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科研创新的发展,尤其是随着3D打印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和开展,为传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脊柱椎体肿瘤、骨折、感染等病变的外科治疗,主要步骤为减压和固定,在减压阶段主要通过医生的手术技巧去除肿瘤、病变骨骼、感染病灶,解除对脊髓、神经等周围器官的压迫,该部分手术技术及技巧已相对成熟,而固定阶段主要通过内植物维持脊柱的即刻及长期稳定性。在固定时所使用的内植物中,人工椎体应用较为广泛,作为一种椎体替代物,人工椎体可恢复脊柱的生理解剖结构,对脊柱重建较其他内植物效果突出。
随着脊柱椎体重建及融合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显示,现有的人工椎体在治疗中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金属人工椎体与上下椎体骨之间无法形成可靠的融合,金属和骨的界面缝隙无法消除,导致植入物脱出、沉降、松动等,远期稳定性差; (2)匹配性差,因不同患者疾病及骨骼具有个体性差异(如肿瘤大小差异、骨骼长短的差异),导致切除骨骼后需要重建的部分具有大小差异,需要个体化的人工椎体,而现有的人工椎体无法满足个体的差异,常发生术中人工椎体不符合患者需求的情况,影响手术效果;(3)现有的人工椎体长度不可控,无法兼顾放置方便和界面接触密切,若人工椎体与病变切除后留有的空间相同大小,则虽骨与人工椎体界面接触虽密切但放置不方便;若人工椎体小于病变切除后留有的空间,则虽放置方便但骨与人工椎体界面接触密会留有缝隙;若人工椎体稍大于病变切除后留有的空间,则放置后利于界面接触紧密但很难放入;(4)不能术中适当撑开,也就不能使骨与人工椎体间接触紧密。
部分学者认识到以上问题,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可延长人工椎体来实现椎体长度可控,但多存有延长机制复杂、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的不足,虽通关过延长人工椎体可保证与骨界面接触较紧密,但金属与骨界面相容性差,无法形成可靠的融合,远期稳定性差。
部分学者考虑3D打印骨小梁椎体来促进骨小梁的长入,可实现长期骨性融合,但目前的技术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骨骼长度临时设计并打印,所耗时间较长,患者术前等待时间长,而且一旦打印完成,大小就已经固定,术中无法调整,一旦术中肿瘤切除范围超过预期,则人工椎体和患者发生不匹配;同时,目前的3D打印骨小梁的椎体无法撑开及向两侧加压,导致放入困难以及和骨的界面接触不紧密,影响融合。
总结现有的人工椎体存在着无法实现3D打印与非打印模块化区别化制造,无法实现3D 打印定制和灵活的术中可延长调节的有机融合,无法个体化和标准化制造有机融合,对内植物的产品注册、规格划定、个体化使用带来困难,造成材料浪费、打印时间长、术中灵活性丧失等不足。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民,未经李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81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固定式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 下一篇:一种植入工具